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这是周国平的原话,选自他的《何来何往》。
一好友平常和人说话,好说“看你多幸福!”你总以为他在调侃,因为你并没感到多大幸福。心中总有杂七杂八的情绪,丝丝缕缕的烦恼,不自觉的焦虑急躁,何谈幸福啊?
以前读过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哈,真的呀,自己的幸福还真需要提醒啊!
在你不经意间,学生迎面走过,笑盈盈地说:“老师好!”或者说“老师,你脚啥样了?能来上课了?不好好歇歇吗?”你赶忙笑着说“好好!”心中掠过异样的温暖,如吃到将熟未熟的青苹果一般酸涩中略有丝丝甜味儿,尤其是那个你刚刚批评过的同学,和你打招呼后,你还有一点点歉疚,心中默念一句:“这么有礼貌,这么机灵,如果再努力一点点,该多让人欣喜啊!”
孩子的要求还真低,有时就让你买根棒棒糖,拿到手里眉开眼笑,连声说“谢谢妈妈!”殊不知,几分钟前他还嚎啕大哭,满脸是泪,那泪像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河,从一双小眼溢出,转眼间就流到嘴边。如果不制止,泪流到脖颈和汗水汇在一起,就满脸满脖满头都水淋淋的,脸色由白转红,脸面像一只狰狞的小苦瓜,让你不由得火起,咚咚打一顿,还不行,还得满足他要求,他才破涕为笑。
你不由得自责:这么热的天,打他做甚,他急你也急,带孩子真累!你总得想个办法怎样不让他哭,怎样才能稳步妥当去推进教育孩子的大工程。目前为止,你还是看不到他的未来,还是束手无策。
他的幸福不过就是得到一根棒棒糖,或者是一瓶果汁饮料。
你呢?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的,实际上没目标,得过且过,在啥地方都是多余人。沉静惯了,自然不求有功,但求问心无愧。做到那是运气,没做到是不够努力,无所谓幸福。那是懒惰症加上拖延症的结果,最好的表现方式是“葛优躺”,不用找借口了,人家对你的嫌弃(看你就像看见鸡肋,鸡肋谁爱?)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只知道凭文字去想象眼前的万水千山,去品味世间的是是非非,用文字去抽丝剥茧,去表现有限见识里细致入微的情感,学习淡定从容,学会真爱。这是爱好,这样的悦读不必提醒。
其实,你有幸福,也需要提醒啊!大孩子回来时常要双手环住你腰,很陶醉地“妈妈,我好想你好想你啊!”头埋在你肩上,她奉行的就是有爱要表达,有恨还要表现,这一点比你实在多了。小孩子一看见,就像看见仇人,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你们跟前,掰开他姐姐的手,双手环住你双腿,仰着脸,瞅着你,讨好着,说:“这是我妈妈!你过去!”留得他姐姐在厨房内凌乱。你大声说“也是你姐的妈妈。”他姐姐一听,恍然大悟,慌忙抱住你双肩“对,也是我妈妈”,你们三人相互抱紧,哈哈大笑,那笑声挪开胸中块垒,真得要飞起来了。
前几天读杨绛的《我们仨》,第一章第二章,八十多岁的杨绛在梦中看到钱钟书离她越来越远大声喊叫,八十六岁的她每天要担忧女儿丈夫的病情,家里两处医院三处不停歇地跑,你又一次泪流满面。你比不得人家,也不奢望活多大岁数,可年龄越大,泪点越低,是老了,还是与作者共鸣的幸福?你不知道,反正是不由自主的,可总有一丝幸福参与其中。
假如爱有天意,假如你的生活和周国平的幸福含义一对照,还真的是平庸人的幸福啊!
你的幸福不过是多一点心理满足,多看见一点亲人的笑脸罢了。
现代人幸福指数高,明明啥都有,物质生活很富足,还总是不满意,以为自己不幸福,其实是生产力高了,精神生活更高的需求没跟上,才导致对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满足,其实还得自己还得调适。那就品味品味周国平的这段话,去读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吧。
做美梦,谁都愿意,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所以才不如眠去梦中看。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用双手制造的,是靠自己心灵去感应的,提醒幸福的人和善于感受幸福的人,都有积极的心态,都会去创造新生活,让你感同身受,也行动起来改造自己,哪怕为了孩子!
请记得啊,你在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