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知自己拖延的人很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进入状态”——这是他们能够想出来的对自己的行为最拿得出手的描述。
拖延的本质原因是恐惧,害怕做错、做不好。这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这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
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接受现实,勤能补拙。
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就人的主观感受来说,时间的运动肯定是加速前进的。“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对一个5 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1 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即20%;而对一个50 岁的成年人来讲,未来的1 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₀,即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只要接受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时间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现在就已经明白:“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
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他们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而已。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然而,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回避困难,于是乎,他们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的部分,干脆“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
这样的行为与动机有关,动机来自:奖励和惩罚,从最浅的层面上看,尽力做能够获得奖励的事情显然是划算的,回避做可能招致惩罚的事情显然是合理的。
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接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甚至是唯一的起点。
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过性的,总会阶段性地有奖有罚。受到奖励之后,原本有两个选项:“再次来过”和“见好就收”。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人会自动忽视第二个选项(这也是“庞兹骗局”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受到惩罚之后,同样有两个选项:“从此碰都不碰那件事情”和“挣扎着找一个出路”。同样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自动忽视第二个选项。所以,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无法完成。
问题都源自一个习惯,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