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除了本能之外的所有能力都是习得的。离开学习和反复训练,想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或者说达到专业水准、专家水平是不可能的。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突破和改造,是对人们舒适区的挑战。既然是突破,就不可能完全“无痛”,特别是想在高、精、尖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尤其如此。所以,那些宣扬快乐学习、轻松过关者,无不是在误导甚至在欺骗大众。
如果说反复做某件事情可以称作为练习的话,那么刻意练习就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通常要独立进行,并且要不断努力超过目前的水平的提升模式。
不管在哪个领域,专业人士的表现都被认为归功于大量复杂模式的缓慢积累。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模式就是用来存储这些知识的。
努力、失败、思考与不断尝试,是刻意练习的特点,正是它们打造出了新的知识、生理上的适应性,以及复杂的心智模型,从而让人超越以往的水平。
米开朗基罗曾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画像。他在完工的时候说道:“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这话传递的意思就是,米开朗基罗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艺术成就,并非来自天赋,而是远超于常人的刻意练习。
那被崇拜者看作是超常天赋体现的400多幅画像,实际上不过是他4年艰苦卓绝潜心工作的成果。
人们只是看到了他作品交付之时的震撼,而全然没有看到他为此付出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辛劳。
刻意练习通常是毫无乐趣可言的。之所以那么多人的能够坚持下来,并且上瘾,不是意志力在主导,而是由于有强烈的动机在驱动,有阶段性的反馈在不断激励和促进,才使得人们能做到对艰苦和辛劳无感,并从中得到欣快和愉悦。
有研究表明,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或十年的练习时间,而其中最为出色的人则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独自进行的刻意练习上。
专家级的表现,需要高质量的练习,绝不是靠遗传性因素(天赋)。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成为专家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只要你有足够的动力并投入充足的时间,实现目标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当它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原来的平衡无法继续下去,身体系统会感受到压力,便开始重建体内平衡,以响应那些变化。足够努力的训练,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这种挑战越大,变化就越大。
明白了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就会知道潜能是可以被构筑的,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发掘。这种工具就是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