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却写不了与之相对应的内容。今天到格鼓听了两节课,听完还是不太明白何为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但是课标在前言里的确提到了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格鼓的公开周主题又是“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研究”,又有说“教学评一体化”,原本以为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再加上评价,可不曾想这些概念术语令人如此头疼。
只是当时张爱军博士给出的教学建议,四个步骤倒是很好的抓手,提出任务(情境化)——指导方法——引出表现——反馈评价。任何活动,你必须提出你的情境化任务,如请你揣摩《登岳阳楼》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当学生觉得有难度时,你可以给出你的指导方法,如炼字、虚实、景情、意象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他去阅读诗作,去完成对富有表现力语言的揣摩,然后引出他们的表现,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真的掌握了,最后要有反馈评价,任何事都有要反馈,可以是老师反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
张博士还提出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当我们只给学生概念性知识(如一首诗的语言、形象、情感)时,学生离开了这篇文章,他就不会分析其他文章,所以程序性知识也是必要,程序性知识是方法、角度、工具、思路,是文艺欣赏理论,是指向能力的,最终是指向素养的,学生由一首诗会赏其他相似的诗,由一篇文章会读其他文章,由课内到课外,真正地提升他们的能力。
从课标定目标,从目标定教学活动,这样才是一致性的,才是一体化的,才会像模特走台步,虽然不一定笔直,但是不会偏离,一直在朝前走,在一条线上,而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是,课标是课标、目标是目标、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没有一致性。
布卢姆的学习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