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镇各村村名来历 巴公一村:春秋战国时期,称巴子城。《泽州府志·古迹》中有晋文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高都的记载,又称巴公原。五代周显德元年,北汉主南侵至巴公原,即此。金代时建立巴公镇,后称巴公里、巴公村。后因村过大,分为四个村。以驻地村和序数命名,与巴公二村、巴公三村、巴公四村统称巴公村。 ☆杨庄:最初由杨姓建庄,故名。 巴公二村:以驻地村和序数命名,与巴公一村、巴公三村、巴公三村统称巴公村。 巴公三村:以驻地村和序数命名,与巴公一村、巴公二村、巴公四村统称巴公村。 巴公四村:以驻地村和序数命名,与巴公一村、巴公二村、巴公三村统称巴公村。 官庄村:巴公原之战时,为契丹骑兵驻地。相传古时为管官田者所居,故得名官庄。 东寺庄村:村位于普照寺的后面,分东、西两个李庄,该村在西寺庄的东面,故名。 西寺庄村:因村位于普照寺西,故名。 东四义村:传该村因以西面流来一股涧水,原名西涧,后因后周世宗柴荣在巴公原抵抗北汉军打了胜仗,在村讲治军有四义的道理,将村命名为四义。另据古墙碑记载,唐天宝年间叫西涧村,大历六年岁饥,该村原、李、崔、段四位义士开仓济贫,故改为四义。又因四义分东、西两村,该村位于东面,故名。 ☆寨上:原由史姓一家建的寨,初名太和寨,后更名人和寨,简称寨上。 西四义村:相传该村因从西面流来一股涧水,原名西涧。后因后周世宗柴荣在巴公原抵抗北汉军打了胜仗.在该村讲治军有四义的道理,将村命名为四义,又因四义分东、西两村,该村位于西面,故名。 ☆东疙瘩:村位于一高地上,在药王庙的东面,故名。 古洞院:据《巴原纪略》记载:“按建州今为高都村西郊,即巴之东川也。巴西开白石洞,泽郡出白石英似玉,周齐时命开洞凿取为殿饰,今巴西五里有古洞焉。”,后改为古洞院。 兴王庄村:原名王家庄,相传最初由王姓人建村得名。后简称王庄。1985年,居民取兴旺发之意,更名兴王庄。 南山村:因驻薄河泉、后沟、刘窑3个自然村中间,初名南三村,后因位于龙王山下,更名南山。☆薄河泉:最初由贾姓人建村,村中有一舜王庙,庙后有股小水泉,叫薄河泉,故名。☆刘窑:最初由刘姓自东四义村迁来在此挖窑洞居住,故名。☆后沟:因村位于风圪堆岭西边的一条沟里,原名岭后沟,简称后沟。北堆村:因村位于地势较高的土谷堆上,在靳疙瘩村的北面,故名。☆桥北窑:村南有座桥,居民在桥北面挖窑洞居住,故名。☆红土沟:因村位于红土板的沟里,故名。 靳疙瘩村:原名靳家庄,最初由靳姓人建村,村位于三面是沟、一面是山的高谷堆上,故名。后简称为靳疙瘩。 阎坟村:相传最初由阎姓人看坟,建庄后,故名。 冯窑村:相传,明朝初年最先由冯姓在此挖窑洞居住,故名。 来村村:相传最初由来姓人建村,原名来仪村,后简称来村。 ☆后沟村:因位于靳庄北面的沟里,故名。 李村村:相传最初由李姓人建村,故名。 靳庄村:原名靳家庄,最初由靳姓人建村,故名。1958 年更名靳庄。 尧头村:因该村建有煤窑,初名窑头,后更名为尧头。 三家店村:相传原名殷思镇,后因村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旁边,有殷、唐、越三家在此开设店,故更名三家店。 柳坡掌村:相传最初由北郜村大户牛百万在此建立庄园,并栽柳树而得名。 东郜村:相传当地出过一个浩将军,原名浩村,后改为郜村。后村一分为三,此村居东,故名东郜。 ★寨上村:相传清朝时,北郜大户牛百万养兵守家,在此建立寨堡,后改为寨上。 西郜村:相传当地出过一个浩将军,原名浩村,后改为郜村。后村一分为三,此村居西,故名西郜。 北郜村:相传当地出过一个浩将军,原名浩村,后改为郜村。后村一分为三,此村居北,故名北郜。 双王庄村:相传因旧时这里曾出过两个山大王而得名。 双南庄:原名南庄,后因重名,又因村位于双王庄村南面,且原为双王庄的分支,更名双南庄。 渠头村:古称渠邱、区头、龙渠。商周时期,即有先人围区头水东台地而居,后春秋莒国渠邱公避战复国于此,村名始得。 东板桥村:因村西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流向的小河,河上架有木板桥,该村位于桥的东名。西板桥村:因位于东板桥村西,故名。☆李村堡村:原属于李村。在清代以前有五里一墩,十里一堡的设置,该村为堡所在地,故名。北板桥村:相传宋庆历年间(1045年),有张姓人家迁此地建庄,后有李姓迁入,因庄南有河流阻隔,为行走方便架起了桥,初名板桥。因位于西板桥、东板桥村的北面,更名北板桥。 坡头村:因村位于莒山的西南面,山的坡度较大,村建在坡的边缘,故称坡头。 山耳东村:相传最初由陈沟陈姓兄弟迁来建村,村位于陈沟的东北面,中间相隔断头山,为保持和祖居村的亲缘关系,意即东字加耳旁为陈,故名。 李裕庄:相传最初由李姓人建庄,初名李家庄,后简叫李庄。因重名,又因该村盛产红果,村民生活富格,更名李裕庄。 甘润村:原名甘陆,相传古时某年大旱,村民到高平董封祈雨,恰逢下了一场透雨,人称“甘霖普降,德润民生”,故改名甘润。 庄头村:因村位于三个村的前面,四村相近,后连为一片,因庄头较大,故名庄头。 郭家庄村:相传最初由郭姓人建村,故名。 桥岭村:因村民中乔姓最多,初名乔岭。相传后因乔姓在佛堂沟修寺庙时私贪官银犯罪,为避株连,即把乔岭改名为桥岭。 西头村:明末清初,南连氏村申姓家族一支迁此建村,取名北连氏。因一山沟将该村隔开,沟叫西头,沟东叫东头,1985 年北连氏分为 2 个村,即沿用西头作村名。 东头村:明未清初,南连氏村申姓家族一支迁建村,取名北连氏。因一山沟将该村隔开,沟西叫西头,沟东叫东头,1985 年北连氏分为 2个村,,即沿用东头作村名。 陈沟村:村位于沟内,最初由陈姓人建村,原名陈家沟,后简称陈沟。 柏杨坪村:因村东临一条大沟,沟里种满了柏、杨树,由于树木生长茂盛,树高与村齐,远望像一块平地,故名柏杨坪。 二仙掌村:相传明朝时(1616年)赵姓兄弟由东沟贺坡村,因村位于二仙掌山的山脚下而得名。 ☆老毛沟:村位于山沟里,最初由毛姓建庄,初名毛家谿,后改为老毛沟。 ☆长条岭:村位于一条很长的山岭上,故名。 ☆上寺河:村位于碧落寺东面小河的上端,故名。 ☆下寺河:村位于碧落寺东面小河的下端,故名。 南连氏村:初由申姓人建村,因位于北连氏村南边而名。 注: 1、加☆的均为自然村,归上面的行政村管辖。 2、行政村根据1984年版《晋城县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