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街和西南营是南通市两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寺街和西南营隔条马路,寺街在人民路的北边,西南营在人民路的南面。
二十多年前曾在寺街居住过两年,朝北的一间瓦房,很显然是四合院座南向北方向的一间西厢房,房间里南面一扇窗户对着外面的小巷,北面一扇窗户对着四合院的小院,东北面是一扇朝东开的门,东西隔壁都住着其他人家。
房间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卫生间,阴暗潮湿,那会儿住进这样的房子,还是有点沮丧的。
两年后搬离了那儿。后来陆陆续续看到一些资料,介绍说那片地方曾经住过哪些名人,有些什么古迹。也曾经在那边转悠过几次,拍点老街的照片,找找名人的故居,但老街那儿几十年没什么变化,在巷子里穿行,只能看到斑驳的墙壁,长了草的瓦房屋顶,纵横交错的电线。到底住过哪些名人,故居在哪儿,具体的并不十分清楚,只是有个概念,南通的文脉在那边,南通是从那个地方扩散发展起来的。那儿是南通的母核。
这次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过来调研拍摄,他们提出来想拍点代表南通历史文化体现南通文脉的东西,于是陪他们去了寺街和西南营。
因为自己并不了解那儿的情况,请了寺街西南营保护办公室的韦峰主任,请他带了我们一起走一走。
从西南营开始走。先是南关帝庙,有一幢保护得还算错,但不知道房屋历史来历,房主大概上班去了,进不去,估计是清代的房子。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赵丹故居。现在住在里面的,据说是赵丹的亲戚。赵丹的亲戚正好在家,开了门让大家看了看。
继续往里,转到冯旗杆巷21号,韦峰介绍说,这是一座明代的住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这是进了大门二门之后的一个天井。南通的住宅,大门一般都在东西方,大门后面有个二门。过去的大户人家,大门二门之间东侧面有个门房,相当于传达室。过去称深居简出的人“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此二门也。进了二面,有个朝东开的门,进入这个门,才进入院子。
木门,高高的门槛,门槛两侧高高的石板。
据介绍石桥25号的袁氏住宅为明代建筑,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至今仍为袁氏后人居住。我们敲开他们的家门,感觉实在是打扰了他们。
寺街西南营的私宅,一般主人都懂得要好好保护。顾家老宅,主人平常不住这里,那天正好回老宅开门窗让房子通风透气。也有的,主人不在南通的,就空关疏于管理了。
因为时间匆忙,只看了一个多小时。这些藏在巷子、围墙、高门大院里的宝贝,什么时侯能够让普罗大众一睹芳容,真是难啊,虽然片区开始有条件腾迁,但寺街的保护开放,真是件复杂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