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不完美才会更完美 浅谈外语初学者的辨音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有些朋友在学习外语时,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倾向,其中一个表现就是,非外国人录音不听。其实,这大可不必,有时候,对初学者来说,中国人念的文章似乎更有帮助。
那么,为什么能这么说呢?道理在哪里呢?
首先,学过外语的朋友大都知道,一些教科书的录音,特别是一些老派教科书的录音,有不少是中国人念的。对于教科书评价,观点也许各有不同。但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一些老派教科书,虽然时间久远,教材内容有些陈旧,但是,这些教科书的编者,无论是外语水平,学术造诣,还是工作态度,严谨程度,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录音的选择与采用,大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语音语调大都是清晰标准的,是有益大家的。
其次,语言与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音的区别,即,每种语言的音素是不同的,有的音有,有的音无,即使近似的音,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也是有区别的。初学外语的朋友,由于接触目标语言的时间少,往往难以辨认这些不同,即使让他们听标准的外国人的发音,也大都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而同样作为国人,那些已掌握了标准的外语发音,或近似标准外语发音的朋友,大致都经历了严格的训练或做了大量练习,他们知道哪些是发音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此采用过有效对策,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尽管如此,作为母语不是外语的国人来说,无论他们的外语发音是多么的标准或近似标准,无论他们的训练或练习是多么地有效,当他们遇到难发的音或难辨别的音时,有意无意中,他们的发音多少都会有些夸张或强调,即使这些夸张或强调是如此地轻微,但它们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些轻微的夸张或强调的存在,初学者在听他们的录音时,特别是自学外语的初学者,才能更容易地听懂目标语言的语音,也才能更轻松地捕捉到或者发现目标语言语音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加以注意,并因此受益而提高。
而作为母语是外语的外国人的发音,他们无需这些夸张或强调,因此,他们的发音,尤其一些对我们来说是难点的发音,似乎就更加隐蔽或难以捕捉。如果初学外语的朋友,一味地追求完美,只听标准老外的发音,那么,短时间内,这些音,对初学者来说,不仅容易被忽略,也难以辨认,更谈不上快速掌握了。除非你外语天分奇高,超乎常人。
匈牙利的语言大师卡莫·洛姆布(Dr. Kató Lomb,16种语言,25年) 在她的书中“Polyglot: How I Learn Languages” (2008; Hungarian: Így tanulok nyelveket [1995, 4th ed.])谈到教科书的选择时,她观点是这样的,(on the topic of textbooks she makes an obvious but rarely made point): “...a student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Hungarian should study from a book prepared by a Hungarian. This is not owing to chauvinism but because every nation has to cope with its own specific difficulties whe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Jespersen, the eminent Danish philologist, knew this: he classified the errors committ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y nationality.”
所以,从实用有效角度来看,在外语学习开始阶段,多听一些经过筛选的优秀的中国人的外语录音,似乎对自己的帮助更多。虽然,从完美无瑕的角度来看,这些录音材料还有不足或还存在瑕疵,但金无足赤。从发展角度来说,完美也是由一次次的不完美不断渐进的。套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很多时候,最适合自己的似乎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