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传承,写给成长,把回忆里那些还没有忘却的,我和我的老师们的点滴故事记录下来……
我家的老师们
可以说我一出生,就和老师这个职业有解不开的缘分,家中的老师多到“三人行,必有老师”的程度一点儿不算夸张……这个出身让我倍感压力,至于为什么?我想每一个被叫做教师子女的孩子都有同感……
我的爷爷,奶奶
奶奶:小学老师
爷爷:中学音乐老师
奶奶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应该都是一个慈祥,甚至溺爱子孙的形象吧!也许不完全是,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没体会过奶奶的爱的孩子来说,我坚定的相信是这样的。如果我有奶奶,我会被宠坏不?
其实对于家里的这段往事,我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偶尔听爸爸妈妈聊到的一些存在我的碎片记忆中:在那段充满动荡的浩劫里,爷爷奶奶都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日子是不好过的,而奶奶的身体一直不好,那个时候才十几岁的爸爸作为大哥,带着3个妹妹,别说我没机会被宠坏,他们的日子有多苦也定是可以想象的。
奶奶没能坚持过那个年代,我也无缘感受到她的宠爱,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我的奶奶也是一名老师……
爷爷是一名音乐老师,并且有着很丰富的经历,会演奏小时候我见过的几乎所有乐器,偶尔也哼上几段革命歌曲,懂日语,俄语,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也有机会留在省城工作,但最终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县城照顾他年迈的母亲,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遭遇种种……
可惜我总觉得爷爷不是个太会讲故事的老人家,或者他讲的那些故事,我小的时候还听不懂,如果他还健在,我一定会努力为他做一部口述历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已没办法一睹爷爷在课堂上的风采,那时他已经是个退休教师,偶尔活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门球场上……
和爷爷单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印象很深的小细节有很多:
坐在爷爷骑的二八自行车大梁上,每次前轮都会绕过一个个小石子,但准准的后轮一定压上去,被颠起来的我时常怀疑爷爷这功力是有意练出来的吗?
爷爷喜欢嗑瓜子,可以不停不停的一直一直的磕,不停不停,一直一直的那种……
爷爷喜欢吃面条,喜欢加很多醋,或者酸菜,很酸很酸的那种……
爷爷有很多乐器,手风琴,二胡,小提琴,笛子等等等等,这些个乐器既是我小时候的噩梦,又是长大后的我最大的遗憾,它们都曾经离我那么近,此刻又离我那么远……
我的启蒙音乐老师不知道算不算是爷爷,很小的时候我也只是认识这些乐器,而它们不认识我,到了小学以后,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爷爷开始逐步让我接触和尝试。爸爸和爷爷还特意跑了趟省城,花了500-600银子买了个电子琴给我……据妈妈讲,是我带着强烈的意愿主动要学,才舍得买给我的。90年代初爸爸妈妈的工资,确实要花几个月不吃不喝的钱,好吧,我得承认也许是选择性失忆作怪,我对那个带着强烈的主动意愿要学琴的孩子有点不理解,任性过头了吧?
学琴的日子大概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每个周日的上午,爷爷骑着他的大二八从县城东南角自己的家,不知道一路上要压过多少颗小石子,赶到县城西边我的家,开始我的课程。就这样,我的星期天变成了五线谱,小蝌蚪,黑白键,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期间也尝试了二胡和小提琴,但资质太差的我总觉得弦乐的咿咿呀呀实在不符合我的审美而没有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指法练习,是的,也许记忆里有不少夸张的成分,但3-4年的时间,感觉爷爷就是一直在监督我的指法练习,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再到快动作……
枯燥的练习,乏味的周日,终于在我自认为早熟,但实则幼小的心灵里阴影面积过大而爆发抵触……到了六年级,我经常算准了爷爷快要到的时间,提前溜出去,一撒欢儿就一上午,甚至连午饭都偶有逃避……因此也没少挨老爸的批评教育,但应该也是到了升学的年纪,升初中后,爸妈再没和我在练琴的问题上较真儿过……
爷爷的身体也伴随一次中风,越来越差……
再也无法坐在他的大二八上等着后轮压过的小石子……
再也没有一个老师在我把那渐渐被当做玩具的电子琴拿出来时坐在一旁,边听我练指法,边打瞌睡……
其实说起和爷爷的感情,因为他不健谈,我也很闷,最多的交集和回忆都在练琴的日子里,现在已为人父的我,看着天真烂漫的女儿,回忆儿时那个任性的我,有着无限的遗憾……
学习本身就是枯燥的,练琴更是如此,无捷径,曾经总在心里埋怨爷爷就不能教我点别的?演奏一支曲子?改编一个小调?或者在我不耐烦的日子里给我喂点心灵鸡汤?可终归,我错过了一位重要的老师,没能传承到爷爷的所教,作为学生我没毕业,作为孙子我没继承到本领……
但终归还是要感谢爷爷,我的启蒙老师,他为我打了基础,帮我在潜意识里埋下了一颗文艺青年的种子,教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去思考和面对“坚持”这两个字。
愿爷爷在天国可以感受到我现在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