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之所以能成为武财神,获得企业界、商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信任、尊重和崇信,赢得企业界、商界人士发自内心的尊崇、信仰和仿效,不仅仅在于关公在民间信仰体系中三教共尊,被称为武圣人、伽蓝菩萨、关圣大帝,更在于关公精神中一直持坚守及传承下来的忠义、诚信、坦诚、正直、果敢、坚毅、有原则、肯担当的品格使人能成内心中受到教化、启迪、及自我觉醒。
关公的“忠”既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忠,饱含满腔热情的报国誓言,体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心、责任感,以及对国尽忠报国安邦之志愿。也包含对事业对岗位职责的尽忠职守、竭心尽力。在历史及演义中,关公对刘备的“忠”有三种成分:为弟视备为兄,恭敬事奉兄长;为臣视备为主公,忠心耿耿;为将视刘备复兴汉室为终身事业,信念坚定。
屯土山约三事时,关公曾言: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为笼络关公,特别厚待,小宴三日,大宴五日,上马金,下马银;见关公衣袍破旧,特赠锦袍,关公穿于衣底,上面仍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公大喜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曹操愕然;关公进曹营时坦荡直言,必报效曹操之后而后离开,白马之战中,关公于万众之中斩颜良首级,解了白马之围,被授予汉寿亭侯;得知刘备下落后,关公毅然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等。关公之忠感天动地,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忠烈凛凛。
关公的“义”,内涵丰富,外延更广,既有青年时除恶霸扶危济困的侠义;桃园三结义手足情深的兄弟情义;夜读春秋严格恪守的礼义;挂印封金千里寻兄的恩义;还有华容道释曹操有恩必报的信义;沙场释黄忠不乘机伤人的仁义;单刀赴会视孙吴诸将如无物的勇义;一生追随刘备无怨无尤的忠义。等等。其义重如山,被天下第一奇书《三国演义》称为“义绝”。更成为中华民族“义”的典范,“义”的化身。
从刘关张“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义誓词,到“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留书辞曹找寻刘备,到华容道义释曹操,曹操晓以《春秋》大义,关公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透视出关公的仁义;“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反映出关公的情义。关公知恩图报,信义卓著,虽有军令如山,依然舍身取义。后人以诗作评:“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关公的“信”,出乎一片天然坦诚,而非刻意为之。关公进曹营时就曾明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于是就有了斩颜良诛文丑,一诺千金,曹公义之。当得知刘备下落,多次拜辞曹操,不得见。乃往张辽家相探,张辽亦托疾婉拒,遂写辞书:“……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于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连操都不得不感叹: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关公的人格魅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道德的自律和信念的坚守。关公的人格魅力是赢得后人争相膜拜尊崇的基础。人有忠义才能赢得尊重,人有信义才能赢得信任。尊重和信任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无形的力量,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来做支撑。
天下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的爱恨情仇都是来自于自身的发心动念、处世为人。
“人格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筹码。”“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有人格力量的人会聚拢天下人,受到天下人的人推崇和热爱。人格的光芒朗照,人人都会感觉安全、踏实、愉悦,人人都会在关公信仰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以关公精神的标准约束自我,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种积累与沉淀,在坚实而稳固的忠义诚信的精神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