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我不知道到底有何用,是给人希望,还是给人烦恼……
“没人会替你战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不知道谁已经放弃了你们自己,但是你们要知道,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苦一阵子胜过苦一辈子,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你们现在不走独木桥,怎么会享受大学的自由!”教学楼,一层,22点,灯火通明。透过窗口,整齐的校服和杂乱的桌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讲台上的老师因为激动的演讲让本来不多的头发也跟着躁动起来,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同学虽都面露疲惫甚至憔悴,但他们的眼帘中却透露着希望,那是一种向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寄托,寄托着大学的自由与放松。
这也不奇怪,高三的日子,是我这一生记忆最深刻的时期,我有目标,我会为目标没日没夜的奋斗,也许我的目标很是可笑,很是庸俗:仅仅是想高考自己顺利发挥正常,然后可以被学校录取,自己可以疯它个几个月,睡够这辈子没睡够的觉,补上自己没去玩的时间……然后我可以到大学去享受老师、别人口中的“自由生活”,课业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跟随自己的脚步……这就是我自己所谓的寄托,我把自己美好的愿望都寄托给了大学,但是我错了。
大学的大门顺利的敞开,踏进大学的我心怀激动,一种自由的生活来了!但是寄托给我们带来的反差太大了,迷茫,前所未有的迷茫,选择,无数条路在等着你,你不知道如何去走。忙碌,学生会,丰富多彩的事情让你天天不知道时间怎么过去的,你会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清闲,闲下来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看书学习?那与我高中的想法不一样,打游戏?那样只会让我更空虚。
想来想去,都是这个寄托惹得事!想想看,当时自己对大学寄托了无限的遐想,可是看看现在的生活,与自己的寄托理想完全不一样。忙得毫无章程,闲得内心空虚,寄托只让我感到了反差,反差给我带来了迷茫,迷茫让我不知所措,相信这是大多数新生都有的困惑,
为什么出现这种困惑,这种反差,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寄托。
试想一下,假如你可以很确定的考上大学,你就不会道听途说,没有对大学无知的寄托,你进入大学后就会没有太大的反差感,你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而不是去纠结大学的生活和寄托的生活不一样,你会觉得有些事情就是理所当然,不会因为寄托的反差让你感到所谓的迷茫,当然必要的迷茫是有的,但你会觉得这种生活也是理所当然。
当然,咱们就事论事,每个人并非圣人,不可能就百分百的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抛去其他的因素如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带来的萎靡,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了寄托,你又怎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读了一年大学的人,脑子突然抽了一下,想要重返高中去读书,再考一次大学, 当你来到高三去苦读圣贤书,也许你不会有对大学所谓“美好”的寄托,因为你知道大学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这也许会让你没有真正高三人的动力,那种寄托带来的动力,你极有可能遇到滑铁卢,还没有当初自己高三的成绩好。倒不如去选择去读真正的高四,让你的寄托没有被破灭,让你随时都保持着动力。
这种动力哪来的,从最近的目标来看,是寄托带给你的动力,寄托给你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让你有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会有动力,有动力你就会去奋斗,这也是为啥高三生虽面带疲惫但眼中却充满了斗志,那种斗志,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寄托带给他们的。从这分析可以看出,寄托其实也没有给你惹事,起码你完成了你目标的一部分,你享受了该疯的几个月,也顺利进入了大学,你非要说寄托给你惹事,就是寄托带给你的遐想与现实有所差别,让你一时无法接受。
这么一想,寄托到底有没有用?寄托到底是给你带来了希望,还是带来了烦恼?
有了寄托,你可以考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大学生活与你的寄托不符,你就会感到烦恼,有了烦恼你就要去解决,解决你就又要寄托,因为没有寄托带给你的遐想,你就不会有动力去行动。
没有了寄托,你就不会有动力去行动,没有行动,何谈考大学?所以你直接会停止,你的人生之路也许会有更大的烦恼,这种烦恼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你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说寄托为什么会是一个褒义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你不可能也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不会消失的,如果一个事物连缺点都没有了,何谈优点,不就是那样吗?有了缺点就要去弥补,可能永远也弥补不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体会到它的内在意义,你会慢慢的前进。
为什么寄托消失不了,它给你带来了动力与希望,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人生难道不是这样吗?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跌倒,但是爬不爬的起来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抱怨是有的,但是还得走下去,寄托就是走下去的动力,这是我所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