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家里有一个外甥读高中,成绩不理想。于是,孩子的成绩,成了长辈们最关心的话题。他妈妈特地把他叫到我们几个长辈面前,谈一谈他的学习问题。
孩子没说太多的话,倒是妈妈不停地问怎么办,然后接着一声声的叹气。最后孩子表示要努力学习。但第二天我们返程时,妈妈仍低声跟我们抱怨孩子不用心,不知道怎么办。
我轻声叹了口气。孩子的情况,正常。倒是妈妈,太焦虑了。
当我们特别担心孩子的成绩的时候,就表达了我们信心的不足。当这种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传递给孩子后,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相信他,信心就有可能下降。而信心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尽量不要把这种担心,焦虑传递给孩子。
我们怎么做才能不把这种担心和焦虑传递给孩子呢?
首先,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担心有用吗?担心没用,因为担心不会使他的成绩变好,只会让我们心情变糟,只会让我们忍不住阴沉着脸,对着孩子大呼小叫,最后又是懊悔又是挫败。
其次,我们要避免唠叨。现实当中,家长最经常跟孩子说的是,一定要努力学习呀,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回来要认真完成作业等等。其实这些话表面上看,是嘱咐孩子要做认真学习,事实上,我们表达的就是对孩子担心。话说过一遍,孩子其实已经记住了。任何有道理的话,你只要说到了第二遍,第三遍,它就变成唠叨。孩子即使记住了,他也不想按照你的话去做,因为他情绪上有所抵触。所以说我们要注意,如果你想让孩子重视你的话,只说一遍就够了。
当然,重要的,就是觉察出自己的焦虑,焦虑背后的真相。
也许我们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很辛苦,收入还不是特别高;也许就是因为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所以才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就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好,避免孩子将来也过我们这样的生活,或者说希望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想法背后,难道不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前景的焦虑吗?而我们把这种焦虑,投射到了孩子的学习上,成了一个释放焦虑的最佳出口。
最终,最根本的是,把目光拉回自己的身上。
丛非从在一篇文章里说:你最可以做的,也最急切需要做的,不是去如何改变女儿的态度,而是关照一下你自己。你怎么了,你累吗,你做点什么,可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做自己的父母,接纳自己,把自己爱回来。
焦虑,最终才可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