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盛唐大诗人李白(701年——762年)跟谜一样吸引着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交代过李白的家世,他指出: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是活跃在巴蜀一带的富商,同时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侠客和隐士。并且,李家的人丁非常兴旺,李白有11个哥哥,李白因为是李家第12个男孩,因此,他也被称作“李十二”。
在当时,李家的商业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当显赫,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别开设了一个庄口,庄口类似于现代的物资交流中心,是集散、销售和批发货物的商贸场所。
李家开设庄口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把巴蜀一带的产品,比如,蜀锦、蜀绣、竹雕等特产运往吴楚等地销售,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吴楚一带的产物,比如,茶叶、丝绸、瓷器等特产运销到巴蜀。
据说,李白家族在辉煌时期,家产十分雄厚,可以媲美巴蜀一带的另一个豪门——武家,也就是武则天的家族。
从李白家世可以看出,李白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家里从不缺钱花,并且,他是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上边有11个兄长替李家做顶梁柱,因此,家族的任何事情,完全用不着李白去操心,他在青春年少时,除过游山玩水,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出生在富贵之家,李白在小时候有任何愿望,他父亲都可以满足他。李客早年忙于经商,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所以,他对小儿子李白寄托了很大希望,从5岁开始,李客就为李白聘请了私人教师,专门来教授李白读书识字。
李白由于天分很高,在学习上的进步非常神速,差不多是一年一个台阶,到15岁时,他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他的私人教师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已经无法再教李白,于是,他就给李白建议,应该离开家乡,去拜访更有名的老师来学习。
从15岁离家出走之前,李白还学习了3年剑术,相传拜在了盛唐第一剑客裴旻门下,但没有确切证据。李白学习剑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一些基本武功,以便将来行走江湖时防身之用。二是李白打算学好一身功夫后,在将来可以保护李家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因为李家是当地的豪门富户,经常有大盗、山匪打他们家的主意,李家不得不长期雇佣一些会武功的江湖人士做保镖,李白正是看到这些状况后,认为自己已经是男子汉,应该为保护家产和家人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就学了剑术。
李白曾写过一首著名的五言古诗《侠客行》,前四句为: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据著名学者、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先生在《李白纵横探》里说,诗句里的“赵客”应该是李客,是李白向父亲的致敬和赞美。李白担心使用父亲真名会引起麻烦,就托用了“赵客”。
受父亲影响,李白从18岁开始,隐居在距离家乡不远的大匡山,一边跟随几名高人读书、练剑,一边潜心悟道。这样的日子过了6年后,李白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准备下山。
于是,在724年,23岁的李白正式踏上江湖,开启了游山玩水之路。
一些人会觉得纳闷,像李白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谋取一个一官半职,在仕途上大显身手呢?
实际上,不是李白不想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因为他没有资格。
唐朝是一个看重出身背景的朝代,按照“士农工商”进行等级排位,商人的地位在古代众多行业里排在末位,地位很低,并且,朝廷明确规定,商人以及商人的子弟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想通过科举考试来进入仕途,李白没有资格。
但是,李白自小拥有雄心壮志,科举考试的大门向他关闭后,他只有依靠其他途径来进入仕途了。否则,对他这样一名七尺男儿来说,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话,精神上是十分苦闷的。
李白的做法就是结识朝廷中的高官,甚至不惜降低姿态做上门女婿。他一生总共经历了四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和第四次婚姻都属于“倒插门”。
26岁时,李白第一次结婚,首任妻子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据历史记载,是由著名诗人孟浩然促进这门姻缘的。李白跟许氏共同生活了10年左右,这段婚姻最后以许氏病逝而告终。
李白第四任妻子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当时,李白已经50岁,而宗氏才20岁。
两人年龄相差很大,身份差距也很大,并且,此时的李白,因为长期挥霍无度,导致生活捉襟见肘,宗氏之所以能看上李白,一是因为她跟李白有共同信仰,也是一名狂热的道教徒。二是宗氏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所以,他们冲破了许多世俗观念,结为伉俪。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已经走到人生晚年,在生活上相当凄惨,根本原因是他参加了永王李麟的“东巡”,永王兵败后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妻子宗氏为营救他,四处打点关系,几乎花去了家中所有钱财,李白才被赦免,一下子让他们的殷实之家即刻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
762年春,李白患上重病,预感到自己不久要离开人世,为了不连累妻子,他就逼迫妻子宗氏去庐山做尼姑,他则带上自己的一沓诗稿,准备南下到金陵城去投靠自己的堂叔李阳冰,想请求堂叔为他出版诗集,因为在此时,李白太穷了,家里已经揭不开锅,根本凑不出出版诗集的费用。本年夏季,当李白把自己诗稿亲手交到李阳冰手里后,他一下子觉得了无牵挂,写完绝笔诗《临终歌》不久,他便与世长辞。
通过简单了解李白的一生,可以发现,李白除过在742——743年做过一年多唐玄宗的御用文人,领取过一些俸禄之外,在人生其它时间,他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工作,他的所有花费,实际上全是依赖自家的家底非常雄厚,他才可以长期不缺钱花,用不着去工作。如果他的父亲不是富商,李白恐怕很早就得自谋出路、自力更生了。
但是,李白并不是一名挥霍无度的公子哥,他更像一名扶危济困的侠客,他的大部分钱财实际上都接济了朋友,以及那些素不相识的穷人。钱的主要去向李白在他的散文《上安州裴长史书》里有明确交代: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可见,正是李白古道热肠,他的钱财才会散得特别快。从侧面也能看出,李白的家底确实很丰厚。
李白为人豪爽仗义,喜欢结交朋友,这些性格特征完全能从他那些豪放大气的诗歌中看出来。每当哪个朋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李白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跟所有朋友一起吃饭、喝酒、游山玩水时,李白从来都会抢着买单。
所以,李白纵使非常有钱,他的家底再丰厚,也经不住他到处散钱,到处用钱助人为乐。他在晚年生活穷困潦倒,跟他前半生没有规划好如何花钱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