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士志于道,居不求安,因为他的志向很大,顾不上,也不关注生活条件,怎么方便怎么来。如果贪恋安逸生活,念念不舍于宫室器物之美,沉湎于声色货利之私,那就不是士了。
明代《幼学琼林》里面的话,“求田问舍,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有志之士,终身进取,不要“安全感”。一个公司钱多了,高管中层个个富足,就腐朽了,基层员工就没盼头了。这就要有新的志向和冒险。宁肯死在路上,不可死在床上。人要永远前进,才有活力,没事干,所谓享受生活,身体的新陈代谢都没了,就腐烂了。组织也一样,要永远能冒险,能进取,保持不安全,保持新陈代谢,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腐朽的官僚组织,等死。
不安全,比安全感重要!不安全才有精神,有生命力。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点半了,我们还是来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从昨天开始,我们开启了第十四篇宪问一篇的学习。昨天讲的是第一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这里面就是孔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也是七十二贤之一的原宪,向老师讨教什么是耻。因为以前孔子曾经回答过,但是没有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孔子就回答说:国家有道,政治清明,上有明君,下有贤臣,正是君子有所作为之时。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做官领取俸禄,不能做出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耻。
就是有机会让你施展才能,你不施展或者说你施展不出来,这就是耻。
另外一个就是邦无道,国家无道,上无明君,下有奸臣,这个时候君子应当明哲保身。不应该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者说尸位素餐,否则的话就是耻。
原宪又问说:我能克服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条,能不能算得上是仁呢?
孔子告诉他说,能够做到这四点是很难得的,克服私欲,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克己复礼中的克己,能够克己是不简单的,但是还需要复礼,还需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还称不上是仁,只能说是难得。
如果原宪能够按照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去除私欲,按照规范来行事,那么应该是接近仁了,克己复礼为仁。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一章。
这一章也是孔子的说了一段话,我们先来看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一章就是孔子下了一个结论,做了一个判断,说一个人如果是士的话,但是他却贪恋安逸生活,恋恋不舍于宫室器物之美,沉湎于声色货利之思,就光想着怎么舒服怎么来,我在家里啥也不干,那么他的行为、他的精神已经不能称作士了。
那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反过来说士志于道。
作为一个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知识分子,或者说一心为天下的人,他会居不求安。
住的地方不要求有多舒适,器物华美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他并不看重。他的思想都在自己的远大追求,都在自己能不能弘扬自己的道上。
因为这种人的志向很大,顾不上,也不关心,生活条件怎么都行,有吃的、有喝的,能够吃饱肚子,能够有穿的衣服就可以。
这一块要想一想解放以前的中国共产党,像包括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等等为首的一大批人,那他们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来长征,再后来抗战,再后来三年国内战争的时候,包括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那都过的是什么日子呀?非常艰难!上面有飞机大炮轰炸,前面有炮兵围堵,后面有追兵,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
他们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起来?找个地方享受一下不好吗?因为这外面随时会有丢命的危险!
没有,因为他们心中有远大的志向,他们知道,自己一生有限的生命要投入到无限的为中国广大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去。
要能够赶跑外国侵略者,比如说日本,把他们赶出去,不要做亡国奴,要打倒国内的腐朽势力,让人民能够过上好生活,能够安居乐业。
所以他们才能够不顾享受,不在意物质条件,拼搏着、奋斗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终于迎来了新中国,迎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定幸福的生活。
如果他们当初就沉溺谈恋爱、美好生活的话,那么绝对不会有今天。
所以说我们幸福生活它是来之不易的,是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后留下的,创造出来的。
除了共产党打天下的故事,我们再说说其他故事,给大家帮助一下理解。
在春秋的时候,有一个五霸之一叫晋文公,他叫重耳,他落难做公子时,流亡到了齐国。
齐桓公就把美艳的姜氏嫁给了他,还陪嫁了大笔的财富,包括二十辆马车,把他安排进了温柔富贵乡中。
重耳已经流亡了十几年,在齐国得到富贵,突然之间有那么好的待遇就乐不思晋,也不想复国大计了,一心就想享受生活。
大家想一想,如果他就贪恋温柔、富贵乡,还有后来的春秋这个五霸之一晋文公吗?恐怕就没有了。
他不思进取,享受温柔,跟着他的人流浪了十几年,那当然不愿意了。
狐偃、赵衰等人就密谋,他也得到了重耳之妻姜氏的支持,因为这个女的她也不希望有一个没有出息的丈夫。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女子是不能出来从政做官的,那她想的抱负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男人来实现。
于是他们就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了临淄,踏上了复国之路。
姜氏劝导重耳:行也,怀于安,实败名。就是劝告重耳说:走吧,怀恋安逸生活就会毁坏功名啊!
其实这里说的和孔子说的是一个道理,一旦你把心思沉溺于物质享受了,光想着怎么吃的好、穿的暖,那么你就胸无大志了,而心无大志你就做不出什么大事来。这不是有理想、有作为的人的作风。
我们就一定要表现得很有大志吗?也不一定!也要看情况。当你到了一定的地位以后,你再说话,你再办事儿,就要注意了,否则的话就有杀身之危。
在这里再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战国末年,秦国有个大将军叫王翦,他深受秦王嬴政的重视,秦王嬴政给他六十万大军,让他出征去灭楚,秦王嬴政还是亲自送他到霸上,对他寄予了厚望。
这个时候他不是向秦王来表明决心,我如何能够快速的把楚国灭掉,而是反复絮絮叨叨向秦王申请美田宅园,以请田宅为子孙,是什么意思?就是像请秦王给他多一些田地、多一些房屋、多一些建筑物,水榭这些风景美丽的地方。把这些好东西留给子孙,也不枉自己辛苦努力,那么去拼,那么去奋斗。
嬴政听了以后就大笑,出关前王翦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结果部下亲信都看不下去了,说:王将军,您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怎么心无大志,老想着享受呢?
那王翦就说:现在全国六十万大军都在我手上,如果我不显示只关心田宅和子孙,难道让秦王怀疑我心怀大志吗?
大家想是不是?王翦手里有六十万大军,如果让秦王嬴政怀疑他胸怀大志,干掉楚国以后自立为王,那王翦还有好日子过吗?功高震主啊,是最要不得的,否则必取杀身之祸呀!
那再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与这个差不许多。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那他打天下的时候靠了三个人,一个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那攻必克,战必取,吾不如韩信。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那第三个人是谁呢?就是萧何。这个人有非常出色的后勤才能。
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前面打仗,后方仅靠萧何一个人来经营,刘邦和项羽打了几十仗,基本上都是败仗,可是兵员和后勤的补给从来都没有缺少过。
这都是因为萧何在后方政治、经济都做得好,社会非常安定,所以刘邦才能够在前线专注于打仗。按说这样不挺好的吗?
但是帝王的心思你难猜。
刘邦每次见到后面来的人,就会询问萧何在干什么,汇报萧何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
这个事儿当然也瞒不过萧何了,那萧何后来就知道了,他就召集他的幕僚,关系比较好的来问一问大王这样做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那其中有一个人就告诉萧何说:老板对你有所怀疑了。
因为刘邦在前方作战的,后面的军政大权、政治权力都在萧何的手上,如果萧何随便摇摆一下,或者说稍有异心就不得了,刘邦辛辛苦苦的打的天下就给别人做了呀!
所以后来幕僚就建议萧何做一些问舍求田的事。
这样后来有人就向汉高祖刘邦告发,说萧何敛财,侵占民田、霸占民房。汉高祖看到密报以后,才对萧何放心,反而一笑置之。
为什么呀?因为他知道一旦一个人要是贪恋豪宅,贪恋女色,那么说明这个人胸无大志了,他胸无大志自己就可以放心了。
大家看到了没有?是一定要有理想、有作为,但是你到一定程度上以后,你还要注意环境。所以说我们中国人说,什么事儿都是有背景的,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要换在一个比较宏大的背景上,孔子的这段话,明代《幼学琼林》里面的话,“求田问舍,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和这里边差不多,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注释吧,就是有志之士终身进取,总要做点什么,有所作为,不要所谓的安全感。
说一个公司钱多了,高管中层各个富足,就容易腐朽,基层员工就没有盼头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就要有新的志向和冒险精神。
我们现在在前一段时间学习梁宁的增长思维的时候,梁宁也多次提到过华为,它四次跨越生死线,跨越周期,一直勇立潮头。
那就是因为任正非没有享受满足,说我做得已经那么好了,已经天下第一,很牛逼了,不需要怎么样了,而是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样能够奋发进取,怎么样能够在这个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勇立潮头,不被抛弃。
领导者是如此,底下带的人,也和他一样,什么样的教官带什么样的兵。
前两天看新闻说任正非,又进军山西,在给煤炭上提供重大的技术支持,希望在煤炭上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在此之前,机场什么之类的,华为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想见在未来的电子生活领域,华为会帮助我们更多。
总而言之啊,作为一个士要有进取精神,要有志向,要敢于冒险。宁肯死在路上,都不可死在床上。要永远前进,才有活力。没事干,所谓的享受生活,身体的新陈代谢没了,也就腐烂了。
组织也一样,要永远能冒险、能进取,保持不安全,保持新陈代谢,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腐朽的官僚组织,等死。
总结就是,不安全比安全感重要,不安全才有精神,才有动力。
上面我们以前的章节也专门说过: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对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士,孔子从各个方面来做了回答。
比如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在这里面孔子又说是要有进取精神,不能贪于物质享受,足以看出士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帮最有活力的人,真正干事的人,是对国家、对人民能够有重大贡献的人,是值得殷切期盼的。
好了,这一章呢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还是说的两种情况,在邦有道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来邦无道的时候又应该怎么样?希望大家都能够相聚在这里,
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