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得到APP上订阅了《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我觉得讲得挺好,他能把一个复杂经济学概念,讲得简单易懂,并且每个概念都结合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分析讨论,对于我像这种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我觉得挺有帮助的。我也不想成为什么经济学家,只是想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看的更清楚更明白一点。诚如英国女经济学家Joan Robinson曾说的那样,研究经济学的理由就是“为了避免被经济学家骗”。
最近看到了一个关于“选择,成本”的概念觉得比较有意思。经济学上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也就是机会成本。大概意思就是说:由于资源有限,你选择了做一件事情A, 你就不能再选择做事情B, 那么B就是A的成本。比如一块木材,用来做铅笔就不能用来盖房子了,这个房子就是铅笔的成本,今晚我要去看电影,就不能待在家里看书了,看书就是看电影的成本。有选择就必须有所放弃,放弃了的最高代价就是做选择的成本。
这就让我联想到我的工作与生活。我在想:如果我一天花了8个小时在工作上,那么我就不能再把这8个小时花在诸如读书,写作,或弹吉他这类生活上的事上面。也就是说我工作的成本就是我的生活。那如果我不得不去工作的话,那我怎么才能使我的收益获得最大化呢?那就是努力把这8个小时发挥到极致,这样才对得起我本来可以用在读书,写作上的时间。
以前我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用来换取生活必须品的谋生工具,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但如果从经济学成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好像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自己已经放弃了很多代价去做这份工作,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获得点什么,好像是对不起自己的付出。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做这份工作,为什么不果断放弃,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呢?那如果你不得不做这份工作,那为何不把它做到更好呢?这样你才能从工作中得到锻炼,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生活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你不喜欢当前的生活状态,那为何不去选择你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不得不过着眼下的生活,那为什么不让自己去享受当下的生活呢?为何不认真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呢?既然要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既然你已经投入了成本,那就把这份成本的收益最大化吧,只有这样盘算,对自己才是最划算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