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鼓浪屿,假期只在岛上呆两天,每天拎着攻略穿梭人流各种踩点。
落脚的客栈小哥看着我忙碌不堪,颇显无奈,他说:鼓浪屿不是这么玩的,在这可以漫无目的的走走,也可以找些安静的地方坐一坐,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在北京还不够忙吗?”
在过去几十年,“慢节奏”在我的字典里是缺失的,时间从来不浪费。休假假期少少,行程满满,好像漏一个景点就亏。
网游也是目标明确,打怪攒经验,高级后打更高等级的怪。
购物更是随着年岁消费能力的提升,各种心痒拔草;浏览层出不穷的导购、达人推荐,好像薅不到羊毛、抢不到白菜就落后了。
再然后,我发现自己也挺无趣的,总在竞逐着一场场无止境的升级。
生活留下足迹,过程满载心情。被种草的那些美好期待,与人交流物的欣悦,体验后带来的确幸,甚至是买到“坑货”后的自嘲——我们有没有更慢一点去体会的可能?
我们今天所热衷的物,大都已经超脱温饱需求满足的范畴,更多是对世界新可能的期待与体验、自我探索与表达。
从社会学意义上,它难以逃脱阶层、身份的象征。
但我想塑造一个平台,甚至可以掐断鄙视链,不用中心化的视角去审视,不用大众以仰望的姿态去看少数人的品评;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与态度,找到品类、品味上的同好者,借助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世界。
一个月实现的轻量级产品,还远远不能把所有的期待落地,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图音型的社区,从初始时,既让人以最低门槛的方式便捷参与,又天然排斥快餐式的吸收。
发或者听一个图和语音,理论上都不需要多少时间,但却需要在一个很放松的状态,拥有这份“闲情逸致”。
从内测到正式上线一周多了。我在这,看到了好物,听到了生活,感受到了人。美妆护肤专家、温馨满满的吃货、理性消费达人、宠物爱好者、奇葩物收集者、二次元cosplayer。。。即使是个别我本来就认识的朋友,展现了许多我不知的面。
有人问我,你对物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算是一个半开放命题,跟大家一起来定义。
物记首页的智能排序,充分考虑了内容的热度。
当然,因为是社区而不是树洞,算不上个人记录本,希望每一个内容,考虑给别人的体验——不管是实用收获,还是趣味性愉悦。
微信公众号:物记
ID:appw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