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有一期迎来了丁太升老师,毒舌乐评人,圈内号黑刀。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陌生,那么你应该耳熟草莓音乐节,而丁老师是它的“爸爸”。丁老师认为现今中国主流媒体宣扬的音乐审美有很大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不好的音乐不好在什么地方。
丁老师在节目中大胆的抨击时下某些媒体宣扬音乐所存在的问题, 比如《我是歌手》,很多歌手以飙高音和洒狗血为美,比如《中国好声音》,很多歌手唱法有问题,他们强调烟酒嗓,有很多人说自己要扛起中国摇滚乐的大旗,要扛起中国民谣的大旗,丁老师冷不防的幽默嘲讽一句“我就很奇怪,这些旗子怎么招你们了?”,逗得全场大笑。其实,丁老师所倡导的和现在许多主流媒体宣扬的音乐实质上是小众与流行的对峙。高晓松老师进一步剖析道,一边是小众音乐、地下音乐、摇滚音乐,另一边是大众流行音乐,在全世界它们是水火不容的,但是,要舞台足够大,要胸怀足够大。比如说格莱美,大部分奖颁给大众流行音乐,尤其是CBS转播的格莱美,实际上当晚颁出去的奖要比转播的多很多,而CBS的转播是有选择性的,因为要顾及收视率等问题,但格莱美依旧会把一些奖颁给小众,只是不让他们表演,因为表演要转播。但是,巨大的音乐节Coachella要他们。小遗憾的是,小众音乐音乐性更好的更漂亮的那些东西没能成为大众的,但这就是永远的时代和社会。
“潮流”这个词很棒,很贴切的形容那些很有冲击力速度很快难抵抗难平复的东西或状态,有太多太多的人裹在潮流中往前走,迎合着一波又一波热浪,随波逐流着。所幸,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标准,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热爱,这才没有让小众被淹没,没有被流行因子赶尽杀绝。我们没办法强求这个星球统一,也没法强求所有人都达到高水准的审美高度,能够包罗万象的世界才能被称为世界,因为足够大,足够包容。
全球化无时无刻的推进着,渗入到所有人的生活中,无一人幸免。有人批判如今的中国被西化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文化遗失速度在增快,崇洋媚外这个词被应用的越来越高频。我承认他们有道理,追美剧的人越来越多,喜爱英文歌的人越来越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崇尚自己的文化啊,不是外来文化挤掉了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而是我们自己去选择了遗忘它们。很可笑的是,有人说不好好学英语是爱国表现,反正又没打算出国,学了也没用,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你英文不过硬在将来特别是抱有在大城市打拼梦想的人,是很难混下去的。我们学习英语,学习外来文化,与其说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倒不如反过来说是为了更好的宣扬本民族文化。
我们没有办法闭关锁国,我们没有本事征服其他民族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教化,这也是不人道的,我们更无法阻挡无形的文化融合。我们能做的,是打开眼界和心门让自己看到更多的不同,接受更多的新奇,同时又守住自己的底线,保护好自己的根,时刻做好与异交流的准备。
就像一位客人来我家做客,他带来一瓶好酒,而我之前一直习惯喝粥。饭桌上我品了他的酒,他吃了我的粥,我们都觉得味道很不错。送走他之后,我依旧爱喝粥,他依旧喜饮酒,但我的家里从此多了酒,他的家里从此多了粥,并且我们的关系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