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无意间看到这样一篇十万+的文《女人最好别吃这种苦》,作者以个人经历的模式举例,阐述了这样一个认知:“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并打比方:富人可以为了一个渺茫的机会四处打听消息,硬着头皮学习,起早贪黑地准备,穷人吃不了这个苦。穷人可以冬天冷风里等公交车,下车再提着大行李走很远的路,富人吃不了这个苦。”
看后面的读者留言,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对自己有启发。单纯就这个观点,我也是深以为然的。时间宝贵,人生精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有限的精力投在工作学习上,这才是通往富人路上的做法。重视机会成本,如果把大好时光和精力花在琐屑生活上,这可能是你穷的根由。
只是读者娓娓道来的一些证明观点的经历和感受,让我如津津有味咬果子时,突然看到果子里有条虫。
当然,我看到的是虫,但有人不一定认为这是虫,因为它很有迷惑性。
开文作者说:
即 :王健林是大富人,他吃得工作上的苦:5点起床。但他不会吃生活中的苦:他坐飞机去处理工作。
问题是:亲爱的读者(包括我在内),自己现在是富人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主要用来鼓励诸多家境不大好,自己没多少资源的人呀,想要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路,工作努力或吃苦是必须,至于生活吃苦,比如上大学基本耗尽家里积蓄,甚至举债的社会新人, 有选择挪腾的余地吗?
我想很多年轻人对这文的代入感较深,因为他们的生长经历与作者雷同:
相继有三个亲戚家的女孩子在我所居住的武汉读书、工作。她们都阶段性的在我家住过。都是90后孩子,我很喜欢她们,在家都是娇娇女,打的什么的跟坐公交似的,不会在钱上跟自己计较,上学或工作时却有斗志,很努力不怕吃苦。
我欣赏她们这样生机勃勃而不做作地活着,但她们不会如作者举例的那样,认为换被套和烧开水都是生活上吃苦,甚至大学四年都麻烦室友做!室友的时间不值钱,按照文里的逻辑,如果室友是穷人也活该,谁让她的时间浪费在自己的这些琐屑上!
我喜欢这些亲戚家的女孩子们。女孩A学校不好晒被子,周末带我家里来洗,第一次她走得急,我帮洗了。第二次,我自然平和地拉她到洗衣机前,将放洗衣用品的位置告诉她,并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洗衣机,还有晒衣事宜。她很认真学了,后面就很自觉自己解决。
女孩子B和C,从小在家习惯好,洗澡后就直接将自己的衣服洗晾好,并将卫生间拖干净;吃完饭也主动帮洗碗,看到地上脏了会主动拖地。(当然,多数情况下,这类洗碗、拖地、做饭等公共家务我不让她们做,只要求她们料理好自己的私事,不要因为别人爱自己或愿意帮自己,就理所当然拿别人当保姆。)
而作者的例子里:
过日子操持家务的人都知道,家里多一个人要多好多事。比如自己一人在家,晚餐只想几分钟下碗面,面里下点好料就行了。来了一个外人,就得去买菜、做菜、烧饭、多洗碗,还要多花时间去与这个人交流。
作者实习期住姨妈家的例子里,自己打扰姨妈一家人的生活不说,不烧饭也不说,连衣也不洗。表哥看不惯说她,她一脸漠然地走开。不知例子里的人是不是从小到大对姨妈有大恩情,姨妈该给她当保姆?或者是不是她如富人一样付给了姨妈足够的钱,让姨妈代劳生活琐事?
不认为我说的虫子是虫子的读者,看到此处,可以X掉本文不看下面了。如我一样看到虫子的读者,我们且一起总结一下去掉虫子的方法::
1.生活懒于自理 ≠ 自己就是富人或者正通往富人的路上,不去吃生活的苦
2.富人不在生活上吃苦 ≠ 富人不能在生活上吃苦
3.娇养着长大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多数的90后都是在这物质丰富的时期娇养着长大。自己时间聚焦在工作学习上≠ 爱你或帮你的人该去做你的私人生活琐事
4.将自私表达再理直气壮 ≠ 你真的有理
结尾处,我重重申明:本文决不是要攻击作者本人。我没与作者打过交道,也没看作者之前的文,我只就作者这文《女人最好别吃这种苦》说文,就虫子说虫子。如有不妥之处,请只管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