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到,同学麻将群又开始喧嚣的“约麻”活动,从关心头一天的输赢到排名的各种调侃,热闹非凡。我掐指一算,麻龄已快20年,便突发奇想,想聊聊“麻将”这个事儿。
中学时代,亲娘(不要因为在中学这个紧张的学习阶段放任娱乐活动,就否认亲妈地位)对我开启了“麻将”的启蒙教育,成为他们麻局的铁杆候补队员。一出太阳,家属院里吼一嗓子,这家搬桌子,那家拿麻将,瞬间就组成一桌露天手工麻将局。一人发上几块“扑克牌”作为筹码,看到“妈妈级”牌友们,放上个大炮便“后悔莫及”,输上几张扑克便吹嘘不已,青春年少的我便在心中腹诽不屑,但鉴于这差事比学习轻松太多,我便义无反顾的陪伴几位大妈在牌桌上浪费大把时光。
重庆人民也把“麻将”作为“勾兑”关系,联系感情的重要活动,麻将桌上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聊聊近况,仿佛大家都住进了旧式的筒子楼,在你家、我家之间随脚出入,少了拘束,多了几分随便。毕业后,分配到鸟不拉屎的“电站”上班,刚到那里,高落差的瀑布,前山后水的景色,着实让我欣喜了一把。在里面住上十天半拉月,还知道什么叫无聊至极,方圆几里地,被称之为街道的地方,10分钟足以从这头到那头,游戏厅、K歌地儿几乎绝迹。那时候,我们这群精力旺盛的职场菜鸟,便把“麻将”作为首要的娱乐活动,这时候,老妈那儿练就的一点儿基本功,便派上了用场,极快的和各位同仁混战成一片。
岁月变迁,重庆、成都人民运用聪明才智,不断创新麻将形式,“倒倒胡”、“成都麻将”、“成都麻将换三张”、“万州麻将”,麻将的1.0、2.0等升级版本不断出现,我也充分发挥“学无止境”的学习精神,更新着我的麻将智慧。中国的麻将现象怕也是值得严谨的西方人来细细研究一下的。国人常戏称,如能用打麻将的精神去工作,这世上恐难有干不好的工作。细想也对,麻将组局时,大家都是随叫随到,从不拉稀摆带,麻将桌上大家充分发挥一不怕累,二不怕苦,永不言败的精神奋战到最后一刻。
“牌品看人品”,本人对此话深表认同,麻将局中往往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原朋友单位,有两位高手,一位是“永未输”、一位“永未赢”。“永未输”死要面子,为突显自己的好运气及高超技术,输了也称自己赢了。另一位“永未赢”却是位深谙人性的老滑头,怕戳中他人伤心处,惹人厌恶,便逢赌必称输。麻将反映人的性格,有言子调侃:“麻将打得好,说明有头脑;麻将打得精,说明很专心;麻将打得细,说明懂经济;麻将打得久,说明干劲有”。作为HR出身的我,这些年也摸出一些规律:出牌慢的人性格多数谨慎、多疑,为人较为内向,适合专业性强的研究工作;出牌快的反应快,性格往往急躁,冲劲十足,适合销售相关工作;麻将中碎碎念的,往往属于居家型,自我反省多,批判意识强;麻将成败中归因在外的,往往抱怨多,责任感差,做事喜欢找借口;不喜欢做“大胡”的人,往往小心谨慎,喜察言观色,保守中庸。
回看麻将桌上混的这些年,始终坚持“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原则,从不参与赌博性质的麻局。始终坚持麻将是娱乐时的解压方式,从不因麻将误事。正因如此,麻将能成为生活的一味很好的调味品,但也终因资质有限,无法看清麻将桌上的风云变幻,做到审时度势,便注定我的麻将水平永远无法达到“高手”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