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偶然看见美国斯宾塞·约翰逊的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很薄的一本,半个多小时浏览完,触动最深的一句便是这句 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贯穿全书的奶酪即指人生在世,你所向往的一切,金钱财富,名声地位,庞大的朋友圈,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能让你感到快乐,满足的人,事,物。
曾经我的奶酪也被人动过,而我扮演的却是故事中的哼哼,那个固守在c站,沉溺于过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奶酪的人。
那年,我高三,放假前说好的不分班还是分了。
为了能提高升学率,整个学校上到校长,下到任课老师,无人不出谋划策。于是乎分班按学生排名来,年级前八十名组成两个班并美其名曰“阳光班”,而我也在那八十个人之中。去了才知道,所谓的阳光班,于我来说,丝毫无阳光可言。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于我高二在的那个普通班而言。
现在想来,高二那年怕会是我求学生涯中最快乐的一年,高二二班,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存在。老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不打压,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跟学生交朋友的地理老师,还记得他说过请我吃的那顿饭至今还未兑现。同学亲和友善,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有大有小,互不干扰。
凭借至今残存的记忆,高三那个班的班主任成天成天的分数至上论,在他眼中,分数等于学生好坏。于是在他的精心带领下,学生也学会了勾心斗角,复习资料不愿意相互分享,会做的题怕耽误自己学习拒绝给别人讲…
强烈的心理反差让我萌生了转回原来班级—现在的高三三班的想法。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学校定的规律的强制性与不可更改性。与班主任,年纪主任的一番“斗争较量”之后事情终究还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刚开始每晚回去以后自己一个人在被子里边哭到第二天肿了眼睛,都说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然而于我而言,它只不过是在一点点消蚀着我奋起反抗的心理,我用日复一日的堕落回击着他们。结局就是高考结束后的一个二本学校录取通知书。
现在想想,变了的读书环境而我却在原地一直留恋着已经不复存在的镜花水月。而认真思考,当初的我用尽力气想要挣脱那个班级的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我一直在恐惧,我怕那尖子生云集的教室里安静得让人觉得可怕的竞争氛围。没错,奶酪被动了,我一直都在恐惧,害怕去改变。
换了一份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升职加薪永远轮不到自己,跟男(女)朋友分手了…面对充满变数的人生,你的每一次不愿去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相信外边是有“新奶酪”的,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克服恐惧,只要努力就能找到他们,毕竟上帝不会亏待每一个打破现状,在迷宫中奋力摸索前行的人。
人生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走出来的辉煌。很多时候决定你人生的不是际遇,而是你面对他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