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凝龟决辞 — 与殷契的对话

“东”是什么东西?字典说“东”就是一个两头用绳子扎紧的布袋子(橐囊),借用为东方之“东”,这是现代学者的解读。

甲骨文“东”字。

 《说文解字注》:

動也。見漢律曆志。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木,榑木也。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得紅切。九部。凡東之屬皆從東。

如今,官溥“日在木中”之说大约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但若说“东”就是一个布囊或者皮囊之类的东西,听起来也是很牵强的。那么“东”到底指什么呢?本博认为,段玉裁老先生本来几乎找到了答案,他说“木,榑木也”。但无奈在最后还是认可了官溥的分析,说“日在木中曰东”。然而东就是“榑木”,或者又叫做“扶桑”,日之所出也。

 考“榑木”之名,或许与桑树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榑木”就是大木头的意思,而“榑桑”又写作“扶桑”就是大桑树的意思。所以,尽管传说中的太阳是从一棵大树中升起的,但是“榑木”的本意却是一根大木,这根大木又叫做“栋”,也就是“栋梁”的栋。于是我们就可以肯定甲骨文“东”字原来就是“栋”字的本字,这如同“午”字原来就是“杵”的本字一样。后人多事,在东字左边又加上一个“木”旁,却不知“东”字本来就是一根大圆木。如果我们正确认识“东”本来就是指一根很粗很大的木头,那么很多以“东”为主要元素造的字就很好解理了。

甲骨文,两“东”相并。

这是“曹”的本字,“曹”是什么呢?就是木排,一种将大木头并排绑在一起用来做水上运输的工具。比如“漕运”,指水上运输;“漕船”,指运送官粮的船;“艚子”,指载货的木船。古文“曹”字本来无下边的“曰”,甲骨文另有一“曹”字其下从“口”。

这也是甲骨文的“曹”字。

这个字的结构类似现代汉字的“曹”,但其实它指的是“槽子”,即将一段大圆木剖开,中间淘空之后,再用来放喂牲口的草料。当然这个槽子如果足够大,完全可以当做独木舟来使用。通过认识以上两个与“东”字有关的甲骨文字,我们就能理解“东”不是什么布袋子,也不是太阳升起的那棵树,而只是一根大木料。

甲骨文。

这个字虽然被字典列了出来,但未释出它是什么字。本博认为此字当为“陈”字。《说文》: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而本博以为,郑氏谓陈字从木,而不言从东,是“东”即木是也。

 卜辞句例:丁丑,陈入七。

卜辞句例:贞乎妇陈。

可见,“陈”字本来从“爪”或从“又”,陈列,陈放也。陳,太昊之墟,太昊东方帝也。

卜辞句例:贞,谛于东方曰析,风曰列。

甲骨文,一个奇怪的字。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个字释为“栋”,因为“东”在屋子里。但是这个字在卜辞的出现,却常常与女子有关。

甲骨文“宋”字。

宋字是一个很常见的字,但是与“东”一样,人们一直以来搞不清“宋”到底是指什么?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宋字的结构其实与上一个字几乎完全相同。它们都是由房子和木头组成的。距今三千年商亡国时,西周的统治者封商的遗族微子启于商丘,号称宋微子,他是宋国的第一任君主。显然,宋读作“商”。但是商已亡国,而代表帝国威严的“商”字就不能再用了,于是殷商遗族的小国就只能用同音字“宋”来代替了。本博认为,以上两个字其实是同一个字的两种不同写法。

宋字的本义,至今不得其解,盖因为从一开始人们就将“宋”解读为一幢木头房子,而不是一棵树。宋,居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但本博认为:宋、桑音同,宋即桑是也。古时候,人们于农舍周围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又以蚕丝从事纺织与贸易,所以桑是古代农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又,“桑者,中央之本也。”——《贾子胎教》。《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温暖的太阳出于东方,照见我家栏杆外的大桑树。是以知“扶桑”并非专指日出之树,实乃大桑树之谓也。古人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盖此树乃父母先人所植也。“桑”在中国古文中,常与农家少女联系在一起,桑濮(指男女之间的不正当会合) ;桑中(比喻幽会、私奔) ;桑中之约(指男女幽会);桑中之奔(指男女私奔) ;桑间月下(男女幽会)。《九歌·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指女神少司命将在大桑树下与她意中的男子相会。古代青年男女有在桑树下私定终身的风俗,称之为“野合”。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就是在与姓孔的贵族“野合”之后才生下孔夫子的。

卜辞例句:聿田女将桑,二月。(将,扶也)

卜辞:聿田女将桑,二月。这可能与商王在每年新春二月,在乡下寻找农家女子作乐有关。抑或者这是一种古老的祈求丰收的仪式。然而《甲骨文字典》却另有一个“桑”字,写作:

这便使人疑惑了,因为这明明是一种长着针叶的树,是松树,而不是桑树。而在卜辞中,再也找不到其它的字,来代表松树。在《山海经》中,松树常写作“从树”,以其有针叶丛生也。松、桑读音极相近,也许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将这二者搞混了。太阳应升起于松树,因为只有松树才生长于高山之颠,而桑树却只是在农家房前屋后所遍植之树,它代表故乡。贾谊说:“桑,中央之本也。”所以桑树从来是代表中土家园的,又何故将桑树作为东方日出之树也哉?

如果人们对于将“宋”字作为“桑”的原型字还存在疑问,以为“宋”字有“宝盖头”,应是房子,而不是树,那么可以参考古文“松”字的两种写法:

这两个字,都是古文松树的“松”。而他们都是“宝盖头”,那么之所以有“宝盖头”,可能是因为树冠巨大,亭亭如华盖吧。

那么就可以尝试着下一个结论:东,大木,也叫做“榑木”,它是一棵大松树,太阳升起于此。榑桑,大桑树,但是榑桑又常写作“扶桑”。扶桑是故乡的代名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桑蚕经济。但是现在,“扶桑”却被误用作“东方”的代名词。扶桑的另一层含义,象征着农家少女采集桑叶于此,而男子追逐心爱的姑娘,亦在此桑树之下也。

 “西”字指的什么东西?《说文》: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爲東西之西。《说文》以为西字如鸟在巢上,日落而鸟栖(棲),故以栖字为西方之西也。但这不过是对篆书、金文西字之解,古人未见过甲骨卜辞,情有可原也。而当今学者亦从此旧论,仍将甲骨文之西字,当做“鸟在巢上”,罗振玉先生谓此字乃鸟所栖之巢,或以鸟巢引申为“栖”,皆不可取也。卜辞契刻之鸟形,十分形象优美,断不易误判。今观于甲骨文之西字,原来并无鸟形,又何来“鸟在巢上”之说?是故古今学者解析“西”字之原本,皆不得其要也。

皆甲骨文“西”字。

“西”为何物?本博以为“西”者“筛”也,乃是竹编之农具,类似于今天所常见的筛子、簸箕。甲骨文西字是卜辞古文中所常见的形符和声符,能组成很多字。西古音希,除作为西方之西,亦可作“稀疏”之“稀”也,筛子多孔,故曰希是也。

卜辞例句:贞,西土受年。

卜辞例句:辛丑卜于西寝。

甲骨文筛箩的“箩”字,也是一种竹编之农具。这个“箩”不同于捕鸟所用的“罗”。

卜辞例句: 辛卯卜,王敦(囤)箩受又。

甲骨文“师”字。

这个也是甲骨文“师”字。但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声符,当然,两个声符是同音的。

甲骨文“息”字,与西同音。这个字常被假借用作“师”字。

卜辞句例:丁酉贞,王作三师左、中、右。

卜辞句例:辛酉卜,王翌壬戍哉师。十二月。

甲骨文“番”(播)字。番古音播,故此字为播的本字,持簸箕播种是也。甲骨文“番”与金文、篆书区别甚大,以至于后世学者均不识番字的本源,而释之为“兽足”,非也。

甲骨文句例:乙丑贞,王播禾受禾。

甲骨文“洒”字。音浠,义并同。

甲骨文“迺”字,古文常借作“乃”字。滤也,以筛过滤物。“滤”的本字。

甲骨文“豨”字,野兽、野猪是也。

甲骨文“晒”字, 以簸箕盛物晒干也。又写作“晞”字。《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甲骨文“卤”字。卤者干也,浓也。指晒干、浓缩之物,如浓汤、盐卤。又借指盾牌,盾牌又名“干”、“橹”。又借用作“鲁”,鲁者,干鱼是也。

甲骨文“异”(異)字。异者,野人也,奇人也,稀奇也。此字本为“蛮夷”之“夷”,或曰“希夷”,夷者,奇也。

小结:“西”为古代常用农具。竹、木枝条所编也。本为筛箩之筛,奈何古今方言变化,西、筛、师之音古今大别,故难以辨识也。今本博经过实例分析与西字有关的诸字的演变、衍生过程,旁征博引,以正其源也。

甲骨文力量的“力”怎么写?《甲骨文字典》所说的力字真的代表“力”吗?非也。

《甲骨文字典》作为“力”字,以为象农耕之耒形,而耕作时须用力,故作为有力之“力”字。但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而《说文》释力曰“筋也。象人筋之形。 ”以筋象征力本博以为上述解释皆不确,认错字了,“耒”、“筋”皆非其字所表也。

以本博观之,此字为甲骨文“壬”字是也,其本义为“缝纫”之“纫”,本当作为“纴”字。“纴”字是接续丝缕的意思,丝缕相接,先交叉,然后搓合,接头完成。甲骨文共有两个“壬”字,这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则是十天干“壬癸”中的“壬”。

对于“纫”字的解释,《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曰:單繩也。單各本及集韵作繟。非其義。李文仲字鑒作繹。今依廣韵,佩觿作單。太平御覽引通俗文曰。合繩曰糾。單展曰紉。織繩曰辮。大繩曰絚。釋玄應引字林單繩曰紉。單對合言之。凡言綸言糾皆合三股二股爲之。紉則單股爲之。玉篇曰。紉,繩縷也。展而續之。

由此观之,所谓“纫”,本谓接续丝缕是也。其本义为接而续之,续缕也,而不谓搓绳,因为绳、索皆为多股单线纠合而成,而“纫”者,则专指单股丝缕之续接也。故甲骨文之“壬”字,象形,长短两线头交叉搓接是也。故《玉篇》曰:紉,繩縷也。展而續之。 其言“缕”则可也,而言“绳”则不可,“缕”者细线也,展而续之,展开而后接续是也。

金文“力”字?金文“纫”(壬)字是也。其以曲线美化字形,而渐失甲骨文之原形,形似手爪,又如长柄之耙,此乃“壬”字演变为“力”字之开端也。

篆书之“力”字,与甲骨文“壬”字相较已面目全非。故《说文》曰:筋也。象人筋之形。《说文》以解读篆体字为主,亦参考金文。然而人肉之“筋”可得如此乎?不过,人之筋又称“韧带”,貌似有关联,但壬之于韧,其义已大有区别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壬”字与其它字根相组合会造出一些什么字:

甲骨文“妊”字。但是《甲骨文字典》却误将它当作 “妿”字,并说其音读为“嘉”。郭沫若、唐兰皆持此说,而徐中舒先生在字典中亦采用其说。但本博以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这个字从“壬”从“女”,即现代汉字“妊”的本字。但是“妊”字对于现在来说是女子怀孕的意思,然而在甲骨文卜辞中,“妊”这个字主要是指胎儿尤其是指的是男孩、男婴的意思。在卜辞中,男婴称之为“吉妊”,生男孩称之为“娩吉妊”。如果是生女孩,就称之为“娩不吉”或者“娩不其妊”。故甲骨文之“人”字皆不读为“人”,而男孩、男婴皆读为“妊”(人)也。男孩为何以称之为“吉妊”?因为甲骨文之“吉”字,并非仅仅代表“凶吉”之“吉”,因为“吉”是“接”的意思。男孩长大了可以传宗接代,故称之为“吉妊”,即接续香火之人也。

卜辞例句:戊辰卜,彀贞,妇好娩不其妊,五月。

卜辞例句:壬寅卜,彀贞,妇……娩妊。王占曰,其唯……申娩吉妊,其唯甲寅娩不吉,宾唯女。(商王经过占卜,认为生男生女与婴儿出生时辰有关,故有此占。宾,女孩的别称。女大不中留,故称之为宾。)

甲骨文“妊”字的另一种写法。也许只有奴仆(即小臣)生的孩子,“妊”字才这么写,可见甲骨文还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

卜辞例句:辛丑卜,夬贞,小臣娩妊。

卜辞例句:戊午卜,妇石壬十三月。(以壬作“妊”为“儿子”代称,妇石的儿子有十三个月大了)

卜辞例句:福至中女壬。(以壬作为怀孕的代称)

《甲骨文字典》把它当做“老幼”的“幼”字。《说文》:少也。从幺从力。 可见,很早以前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幺是小的意思,力加上小,表示力气小,所以叫做“幼”。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纫”(即壬)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幺”是细丝的意思,“壬”是“接续”的意思,两者加在一起,那么“幼”(拗)的意思不就是用手指头那么一捻,使两个线头发生扭转从而缠绕在一起吗?因而“幼”和“壬”的意思很相近,“壬”是接续的意思,是目的,而“幼”则指的是接续丝缕所用的动作而已。因此,“幼”字原来本无“幼小”之意,它不过是纫线时所做的一个扭转加上缠绕的动作而已。词语“扭捏”,即“幼”(拗)字本义也。

甲骨文“男”字。人们一直以为:古人男耕女织,因为男子要在耕田时用力,所以“男”字才这么写:一个“田”字再加一个“力”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男字是一个多音字,“男”的另一种读音即读为“任”。而甲骨文“男”字与“任”字是通用的。故“妊”成为男孩子的代称。可见甲骨文“男”字并非由“田”和“力”组成,而是由“田”和“壬”组成的。其中“壬”字是作为声符,但也有男子的意思。此外,中国古代姓氏多从“女”字,因此“妊”就是“任”姓,一个古老的姓氏。

这个字是在两个“壬”字上加一横使其相并,意为两股丝缕相缠。其字在字典中无解,但其实是甲骨文“缠”字。缠古文或作“繟”字,丝束也,纺线也。其字为两“壬”(丝缕)相并,其音为“蝉”(蝉联)、“残”(相害)、“战”(相接)。其义为两两相交、相接也。或借为“战”字,如“龙战于野”,意为阴阳相交,阴阳相接也。

卜辞例句:丙辰卜,王贞,勿令缠(战)。

甲骨文搀字。帮扶也,相携也。

卜辞例句:搀母祀于豩。

缠字的另一种写法。卜辞用作殷先王“河亶甲”的专用名称。“亶”字古音“蝉”。

卜辞例句:癸卯,王卜,贞,旬亡祸。王占曰:大吉。在九月甲辰祭缠(亶)甲,列小甲。

甲骨文“戋”字,它是“战”的本字,会意,两“戈”相接谓之战也。又作相残之“残”字。 “戋”字在现代方言口语中含有“挑衅”和“侵犯”的意思,但是在书面语言中早就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缠”字,比如说某人很“难缠”,不可招惹也。

卜辞例句:贞,勿乎战工(?)方。

壬上加一横,这是甲骨文“尤”字。“尤”谓何物?长期以来人们把这个字当做“优秀”之优,“优异”之优。但是却讲不出理由,因为不知道“尤”到底指的什么?本博以为,尤即“抽”字是也。又作“紬”字,总之还是与古人的纺织活动有关。今此“紬”字已废而不用了,或演变为“绸”字,则其音义皆失也。何谓 “紬” ?《说文解字注》曰大絲繒也。大絲較常絲爲大也。左傳。衞文公大帛之冠。大帛謂大絲繒。後漢書大練亦謂大絲練也。獨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長拄地。今繒帛通呼爲紬。不必大絲也。叚借爲抽字。史記。紬石室金匱之書。徐廣音抽。師古漢書音冑。皆是也。音胄謂同籒也。籒者,讀書也。釋名曰。紬,抽也。抽引絲耑出細緒也。與許說迥異。从糸。由聲。

许慎说“紬” 为大缯丝,不确。段玉裁引《释名》,“紬”者抽引丝出细绪也,乃是正解。本博以为,“由”字本作“尤”,丝缕之首端头绪是也。故以“壬”上加一横,以为丝缕之开端。尤既为首,故称“优秀”。“蚩尤”亦作“蚩由”,祸首也。尤字或借作扰字,乱也,烦也,又借作忧心之“忧”。卜辞以“尤”作“忧”,同音假借是也。

卜辞例句:丙午卜,贞,亡尤(无忧)。一月。

甲骨文“劦”字,此字今作“协”字,谓之“三力协同”或“协和”,非也。《说文解字注》:同力也。同力者,龢也。龢,調也。从三力。會意。胡頰切。按此字本音戾。力制切。十五部。溔送^與恊、勰、協同音。而不知三字皆以劦會意。非以形聲也。惟不以劦爲聲。故三字皆在八部。而劦聲之荔珕則皆力制切。在十五部。山海經曰。惟號之山。其風若劦。北山經曰。母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颲。郭傳。颲,急風皃也。音戾。

本博以为,许慎、段玉裁均未能正确解读此字,唯段氏得其音也。《甲骨文字典》亦未能正确解读此字,究其原因还在于对甲骨文“壬”字解读的失误。甲骨文劦字,即现代汉字“力”的本字,其本义为多股丝缕(即壬)的纠合,因为强劲,故而有力。而“壬”字又指男人,“三人”即众人是也。但劦字的含义却远比现代汉字“力”要丰富得多。劦即强有力之力,又可通作列、烈、颲、厉、例、掠、略等字,唯独不与“协”(恊)字相通也。

甲骨文“劦”字的另一种写法,其用法与上一字相同。

卜辞例句:丁丑卜,行贞,宾父丁劦(略)亡尤。(劦借作略,略无忧也)

卜辞例句:丁未贞,勺岁于劦(列)构。(劦作列,行列之列也)

卜辞例句:甲子卜,其饮劦(例)日,太乙咤于祖乙。(劦作例,方言,例即代词“那”字)

卜辞例句:癸卯卜,贞,王宾武丁舞妣癸,劦(例)日亡尤。(劦作例,同上)

卜辞例句:东方曰析,风曰劦(烈、掠)。

卜辞例句:贞,谛于东方曰析风曰劦(烈、掠)。

卜辞例句:大令众人曰劦(略、掠)田,其受年。(略田,即略土封疆,又称裂土封疆,有抢掠、侵占他人土地之意。今有学者以为“劦田”即“协田”,谓之“协力耕田”,大错。

甲骨文“壬”字。前面说过甲骨文一共有两个“壬”字,前文解析了第一个“壬”字及其相关的衍生字,第一个“壬”字即“纴”的本字,今写作“纫”,意为丝缕之“接续”,而并非“力量”之“力”。但“纴”字如今废弃不用了,现写作“缝纫”之“纫”。第二个“壬”字即甲骨文“十天干”中的“壬”字,“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其中“壬”字排在第九位。

“十天干”是什么呢?殷商帝国的君主们以太阳自居,十天干即分别指位于太阳树上、下枝上的十个太阳,他们以十天为周期,称作一旬,轮流值日,普照大地,这象征着殷商王室即太阳家族。“十天干”同时也是一种有实际意义的排列,它代表着殷商民族的一句古老的祷告辞。其中前四位为“甲乙丙丁”,甲即是数字“十”;乙即是燕乙乙,也就是太阳鸟,或称“玄鸟”;丙即“宾”字;丁是巅,即“天”字。所以“甲乙丙丁”意指十个太阳轮流往返于天。所谓“戊己”,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戊者戎也,指战争和武力;己者纪也,指祭祀祖先、缅怀历史。历史是民族之本,故古语曰“欲灭其国,必灭其史”是也。“庚辛”即“更”和“新”,指通过“祀”与“戎”,使国之气象日新月异也。“壬癸”分别指的是两种度量工具,“壬”是尺子,又称为“矩”,而“癸”即圆规之“规”是也。两者并列,其中“壬”喻国土之广,而“癸”喻国土之大也。亦或曰:壬者高也,癸者圆也,太阳高而且圆,象征着国运之昌盛。

《甲骨文字典》作为“任”字,此字古文又通于“男”字。但本博以为,这是“仞”字,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古人度量物体每以人身为度,一人两臂平伸,其宽度称之为一寻,长约八尺,相当于现在的1.84米。若一人向上、向下各伸展一臂,则其深(高)度称之为一仞,长约七尺,相当于现在的1.61米。而“仞”字的正确写法应当是“任”,它原来可能并没有“担任”和“任命”的意思。但如今“仞”行而“任”废了,于是任字成为担任之任。

本篇小结:本博从甲骨文“壬”字入手,分析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常见字之原始本义。很多研究甲骨文者穷尽脑汁,望文生义或者按图索骥,非解析甲骨文之法也。凡孤立解读一字,或者按现代字义去解读三、四千年以前之语言,极易误入岐途。而最好的办法是与卜辞句例相结合,句例越是丰富,越是有利于考查古代之语境,释义便更加完整。古文“力”字,应用于“力战”、“力挺”、“力克”、“力敌”、“力谏”等古代书面语言之中,显然“力”不是指一般的作用力和气力,而是指一种强大和强劲之力,故以“壬”之轻微,不足以证明“力”之作用也。今以“劦”为力,甲骨文“力”字之本也,其为三“壬”之纠合也。而古人以“三”为多,故三者实为“众”之义也。集众小以为大,合众弱以为强,此为力(劦)之本义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