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趁着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听了樊登老师讲解《向前一步》,让漫长的等待看起来没那么难捱。虽然坐在一群被胃溃疡,肠梗阻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大爷大妈中间,戴着耳机,时不时微笑点头认可有点奇怪,我还是坚持坐在第一排,长期养成的习惯还真是改不了。
书归正传,之前对于作者谢丽尔·桑德拉的了解仅限于她是Facebook高管,全球女性精英代表。而对于这一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是一无所知,我曾经一度还以为这是追忆她同样精英但是英年早逝的爱人,讲述自己如如何恢复和move forward的故事。
而听完之后,才发现是大大的误解,并且非常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去阅读和学习,比如在刚进入职场或者结婚之前。本书对于女性在职场,家庭,个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和个人选择,个人意志的力量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因为这些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虽然一路向前并不顺畅,但是作者笔触非常幽默和豁达,可谓是看得通透。今天,就先摘取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记录一下。这就是本书的主线和书名来源,向前一步。
向前一步,原文是lean in,其实更确切的是向前倾斜和参与,提高存在感和话语权。很多女性在工作中虽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太过于自轻和低调。从开会也能看得出来,一般都会选择外围或者隐蔽的角落,生怕被老板注意到要点名自己发表意见,更不用说主动发表意见。长此以往,声音就越来越弱,越发不自信,即使在团队中默默耕耘,贡献了很多,也始终不能有响亮的自我展示。作者说,我们要进入内圈,坐在桌子前面,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深刻感觉到这些事情是和你息息相关的,你才被迫去认真聆听,思考并整理思路,才能更有临场应对和危机处理能力。同时,lean in,向前倾斜,才能够传递给别人一种你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很关注的讯息,别人自然也会想要考虑和尊重你的意见。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会议组织者,你更愿意你的听众坐在前排,专注听讲呢?还是躲在角落里,悄悄刷手机甚至打瞌睡?而看到你的两位听众,一个漫不经心葛优瘫在座椅上,懒洋洋地听着你的讲演,目光不知道落何处,思绪更是神游万里。另一位微微向你所处的方向倾斜,仔细聆听,时不时点头认可,或者互动积极。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尊重后者的意见,当然如果前者是你的大boss,那另当别论。
其实,不管是开会,还是参加讲演,或者培训,在遵循中国人特有风俗礼仪的基础上,尽量朝前坐非常有益。至少以我浅薄的人生经历来看是如此。我在读书期间,也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而我之所以敦促自己养成和保持这个习惯,也是很小的时候在家里面一本名人轶事中偶然读到,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从小就被自己的父亲教育“要永远坐在第一排”。从这个细节举动开始,扩展到学习甚至生活的每个层面,敢为人先,最后取得人生的胜利。虽然当时的我并没有远大目标,但也算是热血少女一枚,从那个时候开始鼓励自己争做前排。
大家都知道,高中时期,班里塞得满满当当,第一排就意味着要承接粉笔灰和老师唾沫星的双重洗礼,而且要一直高抬头,对视力也不利。但就是坚持坐在前排,才能迫使自己沉浸在老师的讲课中,几乎没有走神的时刻,到现在我还非常怀念那一段心无旁骛的日子。上了大学和研究生,很多人都喜欢坐在后面,但是我还是坚持坐在前排,因为这样可以和老师有更多交流机会。相信到了大学甚至研究生之后还拿着作业本追问老师的我也曾经是很多同学眼中的奇葩吧?但是,整个班级一百五十多个人,到了大三,准备考研复习的时候,去请教几位授课老师,都还记得我,愿意帮我辅导。而且,在选修课上,因为一直坐在前排,也认识了几位到现在都还难忘的老师,得以有机会参加一些人文类活动,也给满是自习,实验和作业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几分生趣。
工作之后,一开始也坚持这个习惯,不管是开会还是听培训,尽量坐在第一排,并且集中精力听讲。但是,因为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再加上自以为的成熟和内敛,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参与,甚至还学会了浑水摸鱼。有很多时候都是浑浑噩噩参加完整个会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在这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要重新拾回自己的好习惯。实在无关的会议就不参加,会议纪要了解即可。无关的事情不参与,不伸长脖子,生怕漏下半点闲言碎语,等待官方消息告知即可。而一旦决定要参加,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就要有所收获,就要思考并且出一份力。
现在一起来想想,为什么我们都要做跟别人一样的人呢?乖乖读书,乖乖工作,乖乖结婚,乖乖生子,因为那样最容易。大家都是这样的,你不用使用自己的意志力,不用动脑筋思考,只要模仿和跟随就行。而且这对别人来说也最容易,不会因为有人太出挑感觉不适应。他们不用浪费口舌劝你趁早结婚,趁早生子,不用被迫接受你的挑战或者忍受你的成功带来的冲击。但是,大多数人都做的事情一定对吗?或者一定适合你吗?
我们的前辈,那些或伟大或平凡的女性们,为了争取获得平等的发言权,付出了很多。现在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别人愿意倾听,甚至倾向于倾听女性声音的时代,却选择自我封闭,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和理智,这是一种变相的逃避。要敢于发言,讲出来,并且有技巧的教讲出来,你才是真的be there,到了那个程度。而不仅仅是点名的时候一声 “here”。
最近好像一写起来就刹不住车,视力越来差了。今天就打住吧,明天继续分享向前一步,不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