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推荐(一)
九个鼹鼠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住在美丽的月亮河畔,这就是鼹鼠米加一家。爸爸希望米加日后能跟自己一样,成为优秀的挖掘专家。与众不同的米加不喜欢挖掘,他便怀揣好伙伴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心怀为尼里发明一个洗衣机的梦想离开了家乡。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结识了魔法师咕哩咕、乌鸦红辣椒和黑炭这些日后的好朋友。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米加渐渐长大,在帮助他们战胜敌人的过程中,米加也找到了自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是王一梅的童话代表作之一——《鼹鼠的月亮河》,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作者是用普通人的审美立场和真诚的思想感情来创作童话的,在作品中努力张扬一个具有她个性特征的情感主题——从平凡中崛起,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是王一梅童话之所以让人感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作品风格优美,境界高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精品,弥足珍贵。
在《鼹鼠的月亮河》中我们看到的是反复呈现的宁静而神秘的月色,而月色中又那样水乳交融地流荡着鼹鼠米加和尼里的清澈纯真的友情。米加和尼里很浪漫,两个人把脚伸进月亮河里,然后看着远方,想很远很远的事。可是,一只淘气的小螃蟹夹住了尼里的脚。没有比这更浪漫而又有趣的一刻了。
我最喜欢的片段:
早上,米先生和米太太在房间里按电铃,孩子们床头的电铃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响起来。
大家乱哄哄地起床,穿反衣服,穿错鞋子,扣错扣子,什么样的事都可能会发生。
他们起床的时候还没怎么醒,一开门,总是相互撞一下。不过,老大不怪老二,老三也不怪老四,老五还要和老六相互拥抱一下,老七和老八还要拥抱两下。
只有米加,他还在睡觉。
米太太正在准备早餐,他在长长的餐桌上排着十一个碟子,碟子里装了十一块面包,最后一块是特意为米加准备的,但是最后总是老大替米加吃掉。
米先生已经穿上了自己蓝色的工装裤,袋里面的工具在丁当响。
他把最后一片面包塞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我要工作去了,孩子们,喊醒你们的弟弟,别让他养成贪睡的
习惯,这不是鼹鼠的好习惯。”
“好的,爸爸,我们会的。”他们等会儿会去掐米加的鼻子、耳朵和尾巴。 米先生已经咽下了面包,走到门口,回头再加上一句:“照顾你们的妈妈。”
“好的,爸爸,我们会的。”他们总是这样回答的。
米先生一走,米太太就说:“不要叫醒你们的弟弟,他还小,让他睡吧。”米太太很心疼这个瘦小的儿子。
“他有些像老鼠。”老大这样说他的弟弟。
“不许这样说你的弟弟。”米太太不准家里有谁说米加不像鼹鼠而像别的任何什么鼠。尽管她自己也这样想过。
“好吧,我可以不说话。”老大转身走向钢琴。
要老大不说话,那他就开始跳上钢琴,他总爱把家里弄出声音来。钢琴放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是米太太的陪嫁。老大不会弹钢琴,只会站在钢琴上来回地跳,钢琴在杂乱无章地唱着歌。
可是,别担心,米加是不会醒过来的,他睡觉的时候别人很难吵醒他。
老二总是坐不住的,他想出去玩。他出去的时候,从来不
从门口走,他们家的门有好几道,老二实在没有这个耐性,他是从壁炉的烟囱里钻进钻出的。
每当他从烟囱里钻进家门的时候,米太太就以为他是米加,因为他浑身都是黑的了。 老三开始想荡秋千。
他看准了米太太的篮子,米太太的篮子都挂在客厅的房顶上,一个一个好象是吊灯一样,米太太喜欢收集篮子就像米先生喜欢收集工具一样。
篮子成了老三的天地,玩累了,他就在篮子里睡觉。
有一次,米太太到处都找不到他,急得眼泪都下来了。一直到米先生回家,听见篮子里发出“呼噜呼噜”打酣的声音,才发现了他。
现在只要找不到他,米太太就开始摘篮子,把篮子一个一个摘下来看。
老四和老五、米六、老七、老八一起玩“好人坏人”的游戏,他们总是抢着演坏人,他们在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来回奔跑、打滚,最后总是坏人胜利。
他们这样折腾了一整天。
可是米加一直都在睡觉。
晚上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
米加在爸爸回家以前起床了,是哥哥们拉他的耳朵,掐他的鼻子把他叫醒的。
米太太摇着头说:“亲爱的,我在家里一天可比你在外面干活更加受累。”
米先生说:“哦,他们都长大了,等他们再大一些,我会带他们去干活。把他们的力气用在该用的地方。”
极具画面感,多么温馨、自由、浪漫的家庭氛围,多么相互关爱的一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