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龄的差距,我们和父母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会有代沟,处理得好这些问题,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会更好。而一旦处理不好,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像小凡和小王的例子就是处理不好的典型:
小凡,从事动漫设计工作。他父母对他的职业很不满意,更希望他考公务员,认为铁饭碗收入稳定。但小凡不乐意,两代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让谁。
在僵持的过程中,小凡承受了许多压力,因为他父母比较强势,经常用威胁性的语言逼迫他:“你不去报名考试,我就跟你断绝亲子关系”“要是你还做动漫设计,以后就别再进这个家的家门。”
小王找了一位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外形都很合拍的女朋友,但小王家里嫌弃女方不是本地人,家境也不好,于是张罗着给儿子相亲。气得小王离家出走,跟父母的关系闹得很糟糕。
为什么我们和父母难以沟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什么和父母沟通就那么难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双方的期待不同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希望孩子听话,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父母应该体谅我,让我自由选择。
所以双方期待不同,相撞时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又因为是亲人,双方都认为对方改变是理所当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冲突就发生了。
2、父母和子女有代沟
父母和子女的生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两代人的沟通思维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这导致了代沟。
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一些,喜欢用微信和QQ的方式跟人沟通,而大多数父母的价值观已经固定,喜欢通过打电话来沟通。
3、父母和子女都特别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现代教育环境中,人们觉得对错很重要,以至于一旦对方反对自己的意见,就会觉得自己被否定了,像做错了事情一样。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停地跟对方辩论,最后背离了初衷,变成了对错的争论
4、沟通的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很多成年的子女经常跟父母发生冲突,表面上看是意见不合,实际上也跟幼年时不愉快的沟通经验有关。比如,小玲小时候,一件事没做好,她父母就严厉地批评她,指责她。这导致在成年后,遇到了某些类似的情境,幼年时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就被唤起了,于是争吵必不可免。
如何跟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何跟父母在想法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参考:
1、不要强调对错或说服对方
如果一开始就想说服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就变成了控制。正确的沟通应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自己的观点,然后求同存异、达到共识。
成年人的沟通模式是趋利避害,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弊。
上文中提到的小凡,如果能很好地向父母传达动漫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从事动漫设计行业发展的利弊,就能打破父母有限的认知,让他们对动漫设计有全新的认识。这样,双方的沟通就会顺畅、理性许多。
2、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对事不对人是非暴力沟通,对人不对事是暴力沟通。在非暴力沟通里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就事论事
要表达事实,而非评论。比如“迟到了五分钟”是一个事实,“你怎么又迟到了?”“你怎么老迟到啊?”是在表达自己的评论。
2)理清楚感受和想法
委屈、羞愧、痛苦、难受等属于感受性的词汇,而“我觉得你应该……“”我觉得这件事情……”则属于想法。在沟通过程中,需要理清楚是感受还是想法。
3)体会正在发生的事情中与感觉相关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当父母在谈某个看法的时候,他们是表达了什么感觉?是害怕、顾虑还是担忧?尝试去和父母交流,体会父母言外之意包含了哪些感受,然后看见父母的心理需求,并寻找和父母心理、情感上的交集。
比如,自己独自一人在远方,父母打电话说:“记得吃饭,别忘了多运动”。从字面上看是叫子女记得吃饭、多运动。深刻地感受下,其实这是父母在表达对子女的担心。所以子女应该反过来表达自己不在父母身边时,对他们的担心。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而非要求
请求是委婉的姿态,要求是强硬的姿态。
如果小王跟父母交流时,表达“我很喜欢这个女孩子,我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希望得到你们的祝福”和“一定要尊重他,你们必须要对她好一点。”效果是不同的,强硬的态度会使对话进行不下去。
3、避免错误的沟通姿态
萨提亚心理学把沟通姿态分为四种类型:指责型、取悦型、超理智型、回避型。这四种都是不太理想的沟通模式,正常顺畅的沟通需要表达里外一致的感受、期望和提出明确的请求。
譬如指责型和讨好型,讨好对方其实心里边就已经在指责了。
超理智型是分析对方为什么要发出这个信息。这时候的分析其实是逃离,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情感。
回避型分为主动选择和被动应对。当小凡和父母发生矛盾时,不接父母电话、拒绝沟通,就是一种被动应付,这也导致了小凡和父母的误会和矛盾升级。
4、换一个场景沟通
当自己在家里和父母沟通不顺畅时,不妨邀请父母到外面的咖啡馆或餐馆继续聊。换一个情境,能避免回忆起相似情景下的不好情绪,也能让彼此间的种种压力和张力减轻一些,最终达成一个和谐的结果。
5、尊重父母的想法
父母有自己的荣耀,也有自己的偏执、自私。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尝试着去理解和接受人性,打破自己内心中间的一些期待,以真实的、自我负责的姿态去跟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