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沙棉,生产一线说辛苦。
同窗好友,张黎二丹述父恩。
撼庭秋。感恩父亲。
摸黑长路往返,护送沙棉远。性直心善,为家饱暖,永生相欠。
无情岁月,青丝雪染,眼窝深陷。感怀至亲甜,报恩应早,尽孝还愿。
1997年腊月的一个深夜,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天地万物,马路两边的路灯无精打彩地照亮着近处的路,只有光秃秃的树枝被风吹得呜呜作响,绝大部分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自沙市玉桥开发区竺桥村骑单车往沙棉而来,要骑40分的时程,他来沙棉接他下中班的女儿,一千多度的高度近视镜,常被雾气遮满,他得下车把镜片擦亮才能继续前行,天气虽冷,却阻挡不住他对女儿的关爱之情。自从前几天听说女儿下夜班了骑单车回家,因为太累了,那丫头竟然边骑车边打瞌睡,结果撞到大树上,头破血流,爱人哭得好伤心,心疼才16的女儿便在工厂上班,受这么大的苦。
他也心疼女儿,但总不能要女儿不上班了回来吧,虽然身处沙市,但在偏远地带,一家人靠两亩薄田度日,闲时他出去打点短工,好不容易让女儿读技校分了个单位,从此免受田间劳作之苦,女儿从小懂事,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到沙棉的时候,离下中班还有20分钟,他把单车靠在马路对面的理发店门口,自己躲在背风处歇息一会,等女儿下班。
深夜十二点,沙棉厂房的铁门打开,成千的工友蜂拥而出,一扫工作的疲惫,有说有笑的往生活区走去。有一个圆脸短发的少女,推着一辆半新的单车,走到马路对面的理发店门口,叫声“爸爸”,他欣喜地说:“丹丹下班啦,辛苦了,我们回去吧!”,父女俩骑着单车,返原路,到凌晨一点才到家中。
这个女生叫黎丹,是我的同学,读书时就是走读生,上班了还是每天回家,四班三运转即两个早班,两个中班,两个夜班,再休息两天,八天之中,她的父亲要接送四天,在下中班的时候要接,上夜班的时候要送,因为年龄小,她的父母不放心安全,别人的孩子这个年纪都还在读书或是在家玩,她们家条件一般,还有一个弟弟在上小学。
黎丹同学回忆,那时候三百多的工资,每个月交两百给父母家用,虽然工作很辛苦,她总是咬牙挺了过来,被有梭织机的梭子打到过手,被喷气织机的筘板打到过手,骑单车撞到树,上下班途中,必须要经过那个火葬场,每次经过都心里发怵。但有家人的关怀,在沙棉的日子也算喜忧参半,每次下中班后,父亲接她下班,母亲总是热好了饭菜,烧好了热水。有一个冬天,下夜班了回去,黎丹的手脚冻麻木了,回家后就往床上一躺,父亲见她的脚冰凉,把她的脚放在胸口捂热。那个忠厚老实的男子,用无声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父爱;那个高度近视的男子,在半夜接送女儿的途中,肯定摔过跤,但他从未提到过;那个勤劳善良的男子,用农民的朴实,教育着孩子诚挚做人。
饱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素以含蓄内敛为特点,父爱是那样深沉朴实,如山般厚重,稳稳地屹立在时光的河岸边,千年不语。
父亲是默默的行者,左肩挑着的是家庭,右肩挑着的是风雨春秋。
也是在这个冬天的一个深夜,有一位40岁左右的男人,骑半个小时的单车到荆州小西门,他来接下夜班的女儿回去。沙棉有厂车接送到荆州西门,他也是每个中班与夜班,都接送女儿上下班。他是一名工人,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只生了这一个女儿,从小女儿就是他的娇娇宝,女儿是他前行的动力,是他快乐的源泉,是他永恒的牵挂。
他的女儿叫张丹,也是我的同学,那时候的张丹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大眼睛,长睫毛,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公主。
张丹和胡红艳分配在津裕细纱车间,我咨询她在沙棉的感受,她有满满的委屈,在沙棉工作的几年,是这半生最苦的日子。
张丹说,夏天的细纱车间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机器间隔密,温度高,灰尘又大,热得要命,会拍马屁的可以到办公室吹会电扇,吃西瓜,还可以睡会觉,像她这种人就像笨牛在车间里面累死累活,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导致她便秘、痔疮、脚气等病,工资不高,但心理压力不小。
不过有个女轮班长叫胡兴红,对张丹和胡红艳很好,她们以前看到机器全部开花了急得直哭,胡兴红一边给她们擦眼泪,一边找人帮忙,有时候还把家里的糖果带来她们吃,那些年轻人心里暖暖的。
那一年,张丹她们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事情的感受很直观,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胡兴红给她们擦眼泪的温柔的手,成为她们在沙棉最温暖的记忆。
张丹说,这辈子最感激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父亲,一个是她的爱人,这是她的命好,是前世修来的福份,这两个男人都把她当公主对待。
幼儿时,她父亲每天买好早餐送她去很远的幼儿园,小学时一个暑假的夜里,停电了,她父亲用蒲扇给她扇了整整一夜的风。冬日里,她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帮她捏长满冻疮的手脚,直到她熟睡,后来她父亲睡着了,她又用因受热发痒的双脚踢醒父亲继续为她捏脚,她父亲从没有怨言。初中时每天接她下晚自习,早上五点送她上学,风雨无阻。工作后,依然半夜在寒风中等她下班,冬日的清晨,始终能享受到端至床边不重样的早餐。
多年后的如今,张丹的闺女说:“爷爷每次都问我,你妈妈今天休息吗?你妈妈几时回来?把这个带给你妈妈吃,她最喜欢吃这个了,你妈妈……”
父爱如山,他坚定,厚重,深远,博大。
父亲的背影是伟岸的,
像一座大山,
像一棵大树。
那双拧紧无数螺丝钉的大手,
牵着女儿的小手,
在岁月里学步。
我成长的记忆中,
慈爱更是风雨无阻,
一头是家,
一头是校园,
洒下一路浓浓的呵护。
父爱是一本书,
我读懂了世间的痛楚,
生活中的喜忧,
学会了为人厚道,
处事宽宏大度。
父爱是一艘大船,
一头是责任,
一头是义务,
含辛茹苦,
把我往幸福的彼岸渡。
那两位年龄相仿的男子,在寒冷的深夜,等候女儿下中班,护送女儿回家,他们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工人。
他们一个自西向东而来,一个自东向西而来,交汇点是沙棉,共同点是对女儿深沉的爱。如今,他们已过了花甲之龄,他们对女儿的爱丝毫未减,尽量地帮助女儿减轻负责,女儿回报他们的,也是满满的孝心与满满的欢乐。
张丹与黎丹,我的两位同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郊区人氏,都有一个风雨无阻接送上下班的父亲,都在沙棉生活了五年,然后离开那悲喜交加的地方。
她们都找到一个大八岁的爱人,对她们疼爱有加,生活幸福,都生了一个女儿,现在上初中。她们都美丽可爱,还有两个小酒窝,我们男生那个时候叫她们小胖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