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先生是雪球创始人及董事长,绰号“方丈”。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早年曾在《南方周末》、《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以及网易等任职。创办雪球后,经常在雪球回答网友各种各样的提问。近日,网友业余的赌徒咨询了一个问题,是请“方丈”谈谈对现在大学中文专业的看法。他说:“感觉方丈以前那个学中文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总觉得以前中文好吃香,文笔厉害的被单位尊称为‘一支笔’。各种传媒,比如某纸媒,以前有很多深度的内容。现在感觉大不如前,今天偶尔看了报纸,感觉真的江河日下,怪不得没人看。兜半天,问题就是,一般人(不厉害混口饭吃的),学中文没什么前景?”
方三文先生的回答是:“1、学中文从来没有什么黄金时代,我们那个时代,以及我们之前很久的时代,中文系的高考招分,在文科院系里就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只能在历史哲学考古系面前找找优越感。2、但读中文系也并非没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都不学,就可以毕业。3、前景和学中文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在我们那个年代,国际经济系的学生比中文系的学生看起来有出息,但根本的原因并非他读了国际经济系,而是因为他本来就厉害,才上了国际经济系。”
方三文先生作为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回答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讲得是比较到位的。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211工程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曾于十一二年前的语文高考中取得接近满分的成绩),看到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思考。
当年我读中文系,在整个四年的课程里,其实写作的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我记得当年有两门专题讲写作的课程,是基础写作课和文学创作课。基础写作学了一年,是大一开的,讲的是写作基础知识,在原来中学学的内容里深化了一些。我们的任课老师也在学校开设了公开的选修课,也就是说,全校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还有一门是文学创作课,也是学了一年,把小说、散文、随笔等都大略讲了一下。这两门课其实学分占比都不是很大。学分占大头的是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等等。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文学讲到明清文学,学了整整两年。古代汉语从《左传》开始学,选了一些诗词歌赋,学古代汉语的知识,也学了两年。
很多大学中文系的培养目标,大体是培养出能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中文专业人才。但是,所谓梦想是丰满的,理想是骨感的。中文专业有很多优秀毕业生,但读了中文专业出来并不一定文笔就好,更有甚者,写出来的东西狗屁不通的也有之。因为学校里学的,诸如文学的本质、意识流之类的,很多人看了这些理论估计要抓狂,上课会翘课、睡觉,或者做自己的事,没有多少真正是往心里面学、往深里学的。
至于问到中文系的前景,以我们毕业那届为例,真的是五花八门,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当老师的,有考公务员的,有开房地产公司的,有自己做其他生意的……有很多人的工作其实跟文学关系不大。我自己所做的工作跟中文还有点关系,有时候需要在单位里面写写材料,但是能用到文学的地方,其实也很少。
目前在就业市场上,对中文专业还是有需求的。很多行业都需要文字工作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文专业毕业生就是科班出身的文字工作者。所以有人笑称中文专业是万金油,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字,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文字工作者。比如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中文专业毕业生不愁没有单位招录,愁的是自己能不能考上。
纸媒的式微,是时代趋势使然。据东方网报道,这几天,至少有10家报纸宣布停刊,其中,《京郊日报》《黑龙江晨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黄山日报·黄山晨刊》自2018年12月29日起停刊;《赣州晚报》《郴州新报》《新商报》《亳州新报》《新知讯报》《春城地铁报》自2019年元旦起停刊。如今,自媒体发展一日千里,迫使很多纸媒退出历史舞台,这跟纸媒文章内容深度关联不是很大,跟纸媒从业者文笔水平关联也不是很大,这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中文系有没有黄金时代?方三文先生说“从来没有”。或许往前再推几十年,在徐志摩沈从文他们那个年代,算不算黄金时代?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方丈说得对,一个人的前景跟中文专业关系不大。
曾经看过网友刘备我祖写过的一篇文章——《读个中文专业到底有什么鬼用》。他1991年参加高考,被湘中某师专的中文系录取。三四年后,到一所乡村中学当语文教师,学校一堆女老师,但对象都是税务局的后生,他父亲都担心他讨不到老婆。好不容易有个师范毕业的妹子看中了他,不过一年,就转身投向了一个国土局公子哥的怀抱。郁闷的他去考了暨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读中文误终生”,刚入校的时候就追求一个家乡的理工师妹,在她面前装孙子足足两年,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读书时找不到女朋友,毕业了担心找不到工作。“学中文,学出了半生的苍凉。”好在到南方报业集团财经中心谋得了份差事。但是他在南方报业的这十年也是困惑的十年。经过不断思考,开始试着用文言文在新媒体上写王石传,马云传,敢死队员徐翔传,贾跃亭传……写出了十万加的,也有百万加的。后来水涨船高,找他约稿的人越来越多,稿费给得也越来越高,如今已辞去公职,专以卖文为生。他说,他并没有为中文系这门学科找到一条出路,他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
下面是我大学时的部分教材,十多年来一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