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没有不被“鸡汤”虐过的。我也不例外,曾有过半年时间,因为喝过量了它,一度痛得无法呼吸。当然,也不全是痛,还有亢奋。
不过那是年少的时候了。已太久远,我们仿佛可以不提。
需要提的是什么呢?是我发现:我虽不会对它再有好感,但也并不至于十分讨厌。我已经能够以一颗包容心平静地看待它了,它的存在总会有一点点道理吧?
所以,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鸡汤”,对一个少年少女来说,只不过是乏善可陈的世界里的一点浪漫、一点传奇、一点蠢蠢欲动的梦罢了,无甚紧要,也不关雅俗。珍贵的,倒是以后行年渐长,偶尔忆起时,有着那种“飘摇风雪夜,似是故人来”的心情吧。
人们为什么非得赞美一种事物,而贬低另一种事物呢?
直到今天,已太多太多的鸡汤攻城略地,铺天盖地而来。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是低估了心灵鸡汤的威力。我本以为,心灵鸡汤的受众,主要是我弟弟这样货色的,生在五线城市,仅具初中文化,平时基本不读书,业余生活以喝酒、打牌与玩游戏为主;不曾想,心灵鸡汤在今日中国,几近通杀。以我的朋友圈为例,喜欢传播甚至制造心灵鸡汤的人士,包括大律师、检察官、企业主、工程师、教师、商人、白领和学生,从意识形态光谱上讲,则勿论左派还是右派、保守还是激进、庙堂还是江湖。他们的面目与头脑,原本千姿百态,甚至针锋相对,然而,一旦倾倒于心灵鸡汤的温柔蛊惑之下,所有灵魂,却是一样枯涸、虚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等待甘霖的浇灌。
看着一群群口渴的行人,走在不毛之地的海岸上,只得瞪着海中的咸水无能为力.我不得不从新审视这个叫着“鸡汤”的东西。
其实,要准确地给鸡汤文下个定义很难。过去的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们讲究的不是理性、科学、法律,而是讲的感性、道德、人情,太过于注重感性,而忽略理性。这使得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是非莫辨。中国词汇中几乎没有适合思维需要的”概念”,大部分都是不能进入思维的”集体表象”,比如”道”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表象”。”道”的定义是:它什么都不是,它就是它自己!这样的定义必然成为”宇宙真理”,但对思维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自“鸡汤”一词诞生出来,国外国内的鸡汤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试图得出一个人生感悟。他们的目的,是由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这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爱这种东西的原因。
每天早上打开朋友圈,还真有几份皇帝上朝的风味,各种早安,各种自拍,各种励志,各种广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需要给这个点赞,给那个评价,给那个回复,然后退朝——退出朋友圈。每天每人都可以在朋友圈体验君临城下,心系天下的威武和雄壮。
卖鸡汤的都把自己伪装成高大威猛的圣人。正如王朔名言:自己包皮还没割,就教起了别人来。
为了突显智慧和励志,好像每个人都在炫耀幸福和乐观,又都掌握了绝对真理一样。感觉我朋友圈里的人虽然平时都不怎么爱表达,也不怎么突出,原来都这么牛逼啊!不是创业达人就是幽默高手,还有推理帝和各种学霸,更不乏正义的喷子。
我大致将鸡汤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励志鸡汤。
对上层社会的剖析,凭空意淫着有钱人的日常生活,“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养成这些习惯你就离成功不远了”、“高僧和老尼姑的故事,看懂你就成功了”。喜欢给人讲马云是如何逆袭的,马化腾的创造历史,史玉柱是如何翻身的……。讲到动情处感慨万千,老泪纵横,仿佛了这就是自己的故事一样。
你怎么那么一清二楚、感同身受呢?你这么说说有什么意义?你倒是自己搞个样出来啊?
第二类.毒鸡汤。
所谓毒鸡汤就是以炫耀和自我欺骗性的鸡汤。把自己半懂不懂却又感觉非常厉害的图文公众于世,这是炫耀性的鸡汤;把自己根本都做不到的事,发出来,所谓和别人分享的是欺骗性鸡汤。
打开手机和电脑,对所有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事,劈头盖脸的骂的狗血喷头,然后关掉手机和电脑,出门过马路不看红绿灯,随地乱吐痰,冷漠和麻木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这样的人现在比比皆是。
第三类.无脑鸡汤。
《鹰的重生》说它必须在40岁那年,身体功能退化之际,完成一次蜕变,它要拔掉衰老的指甲和羽毛,还要换喙,这一重生过程,需要150天,熬过这150天,便可换来此后三十年的鹰击长空。这个故事何其励志,却与科学完全相悖,换喙拔毛,近乎天方夜谭。
“一个竹子在五年内生长是很慢的,它要敖过这段时间之后就会疯狂的生长,所以教育我们要会懂得坚韧。”其实一般人都知道,竹笋只要破土以后生长是非常快的,一个晚上就可以长十几二十公分。
“一条夹在墙内的重生鱼”,你动动脑筋就能知道那是瞎掰。别说是鱼,是鳖鱼也早死了。
所有这种没有建立在常识和逻辑基础之上的鸡汤,就是无脑鸡汤。自以为遨游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里,敦知他只是一个被他所谓的知识和智慧俘虏和奴役的人。
第四类.空谈型鸡汤。
关键词是: “我在一个小山村”、“一位老者说”、“一位智者说”、“一位乞丐说”、“一位仁波切说” 、“王阳明说”等等。
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即使马尔克斯再世,恐怕也要逊色三分。故事会套路,莫名其妙的世外高人,一惊一乍的离奇情节,和各种催人尿下的人间真理。反正都是一堆没用的。
第五类.幸福、理想型鸡汤。
常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诗和远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
别太美了。
不思考,即使你来一万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解救不了你浮躁的心。
不行动,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远方也是苟且。回到家,鲍鱼没有,还得煮面条。
综上所述,不只是目前现象。卖鸡汤和喝鸡汤的这一群体不断在扩大,越来越多人陷入到了完美主义的理想世界中无法自拔。
日常生活中迷恋心灵鸡汤的人,跟政治倾向上的国家主义者、集体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可能有非常巨大的精神交集。这既是弱者的精神安慰,也是他们的阿Q般的自我保护和精神狂欢。
如果长久沉溺其中,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和精神鸦片,全面败坏自己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和生命品质。
究其原因,心灵鸡汤的兴盛,原因不难寻见:心灵鸡汤有时是弱者自我保护的安慰剂。
虽然鸡汤的水平在下降,鲜有上品,不是事实存在谬误,就是逻辑难以自洽。但它迎合了受众者的浮躁,急功近利,缺乏信念等心理。
心灵鸡汤的最大毒害也在于此,它以慰藉之名,教人退避,教人忍耐,教人自欺,教人麻痹,在此阴影之下,其励志作用几可忽略不计。说起来,这是一种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精神胜利法:首先在于承认现实的合理性,其次,纵使现实不够合理,受众却无力进取,他们已经为鸡汤所沉醉,所催眠,在幻觉之中,内心从现实叛离,割据称王,他们只要做心灵王国的主人,而不会在乎自己陷入了现实的重重奴役。这样的心灵鸡汤,堪称犬儒主义的激素与毒素。
心灵鸡汤的受众之心理,与其说空虚,不如说怯懦,与其说焦渴,不如说懒惰。对这些受众而言,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知识,更缺乏正视现实之惨淡、人性之幽暗的勇气。有时,他们不是不能辨识鸡汤所包含的激素与毒素,而是不愿、不敢辨识,宁可饮鸩止渴,在温柔的自戕之中,寻觅自慰的快感。所以说,这个鸡汤时代的病源,其实不在知识,而在德行,不在健康、清明的理性之丧失,而在敢于运用理性的勇气之丧失。
对心灵鸡汤的批判,并非彻底否认其存在价值;况且,心灵鸡汤的特质,足以消解理性和勇气的冲击,批判往往对其无可奈何。人民需要鸡汤,正如需要八卦,需要阴谋论,需要成功学,这是不争的事实,你必须尊重。我们只能善意提醒,请注意心灵鸡汤的限度:对个体而言,鸡汤不能作为主食,只喝鸡汤,注定虚胖,浮华之下,毫无骨头;对时代而言,鸡汤不能成为主流,一个为心灵鸡汤所主宰的时代,不仅是一个虚弱的时代,还是一个犬儒的时代,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把奴性美化为人性、犬儒美化为智慧、身为奴隶而不自知的时代。
但是,又怎么样才能分辨出是否鸡汤文呢?在道德层面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我们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那些给你罗列别人是如何成功、却又告诉你尊重个人的差异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而不是以偏概全地去说,女人就应该怎样怎样,男人就如何如何?
再说一遍:尊重个人的差异。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那样。一个英国人就很清楚地道明:这个时代最无聊的东西就是天天讲马云王健林。他们就是把什么都摆给你看,你完全照着做也未必成功。因为路有千万条,但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你自己走出来的路。
说实在的,你如果天天喝鸡汤,你还不如喝碗凉水来得清醒。
我就搜集了几碗凉水段子,泼一泼你。
1.只要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
2.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煤矿工人靠挖煤多又快当上了煤老板。
3.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一般都是成绩差。
4.虽然你长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5.你只有努力过了才知道,智商上的差距是不可逾越的。
6.乱喝鸡汤三脂高,接受现实营养好。
7.我们之所以喝鸡汤,是因为肉被别人吃了。
8.每次看到穷游日志的感受都是:那么穷就别TM出去浪了。
最后,我还得鸡汤地告诉你:
能将你推向远方的一定不是心灵鸡汤。
鸡汤就像温柔的风,只会和你的帆调情,更会让你沉醉在温柔乡里固步自
封。而不能像飓风一样,将你推向水手应该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