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乐下午茶的电台栏目,播着那熟悉而又远去的曲目,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陈淑华的"梦醒时分",还有齐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主播轻轻柔的嗓音萦绕于耳畔,伴随着歌词的滚动和MV的播放,将听众悄悄然的带回了那个如歌的岁月,很是舒服。
标签一:电台
电台,这种用电波向人类传播信息的媒介,仿佛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世界,与它的交集,也来源于网络,这多少让人有些许的尴尬;是啊,有些东西可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但它依然不会被我们所遗忘,就好像那些经典老歌,曾经伴随着我们的童年,曾经让我们为之痴迷,沉沦,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标识。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叶倩文的"何不潇洒走一回"依然回荡与耳际,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首流行歌曲,也是那年最流行的单曲之一,红极一时,几乎家家收音机上都反复点播着。那时候还住在舟山老式的大宅院中,在门前的庭院里,一个房客一句一句教会了我,我哼哧哼哧吃力得跟着旋律,试着跟上节奏,是否能念准每一个字,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听得人都哈哈大小,鼓着掌,喝着倒彩。那个房客的模样和名字已然忘却了,但这首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那时候,我想我才8岁;
标签二:随身听
应该是从初中开始,接触了随身听,跟肥皂盒那么大,有点像收音机,但没有收音机的功能,可以放入磁带,按下方块键,戴上耳塞就能收听,其实不需要我多加描述,80后的孩子相必都用过;那时候,带着随身听听歌是件很潮的事情,但潮是有代价的,一个随身听价格不菲,对于零花钱极少,近乎没有的初中生来说是件及其奢侈的东西了,但凡走在路上,头仰着高高的,耳机线在随风飘扬的,那往往就是某家的"富二代"了。
对于随身听的垂涎持续了许久,随着它的掉价,本人的勤俭节约,姐姐的资助下,终于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子产品。接下来的画面,便是越买越多的磁带,那时候,羽泉,刘德华,张学友,后街男孩都被我锁在了抽屉里,当老妈发现我一抽屉的磁带时,确是吃惊不少,连蒙带骗的蔡蒙混过去,想起那段斗智斗勇的地下体验生活,不由又是一阵唏嘘感慨。
标签三:MP3
"肥皂盒"陪我度过了整个初中时代,后来出现的DVD随身听,VCD随身听代替了它的地位,当然没有染指,因为太贵,但这两个媒介流行不到一年,就悄悄退出了市场。
上大学的时候,mp3已经流行与市了,形形色色,或大或小,那时候,小小的盒子里,装得除了有"咬字不清的"周董,周大才子,小清新JJ林俊杰,还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林肯乐队,甲壳虫,披头士这些经典组合等。小小的盒子,还是那几个键,一按开始,一按停止,想听什么就放什么,就好像那段大学时光,自由,随性,彷徨,快乐...
女主播悄悄然的嗓音依然轻轻诉说着过往,仿佛蜻蜓点水般划过我们的记忆,丝丝涟漪,扰人思绪。
黑白的老照片,点点斑驳;翻黄的胶片,嘶嘶作响 当一首首老歌想起,你是否还会记起那份过去的热情与执着。
岁月如歌,往事已矣,你是否还依然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