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上帝之鞭•中---桃色来信与争风之战
小武诧异道:“西罗马公主的求婚信?为什么送给阿提拉?她认识阿提拉么?”
八角微笑道:“这位美丽而多情的公主名叫奥诺莉亚(Honoria),比当时已经44岁的阿提拉小大约11到16岁左右。不清楚她以前在罗马宫廷、是否见过少年时期来当人质的阿提拉,但对于阿提拉的威名肯定是耳熟能详的。”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早已成年的公主爱上了自己的男侍卫,而且偷情还被人揭发了。于是西罗马皇帝、也就是她的兄弟将其羁押了起来,逼迫她嫁给一个年老貌丑的官员,以遮盖皇家丑事。”
“然而渴望追求自由幸福的公主不肯接受这样的命运,不但拒不合作,还想找‘外援’来‘逆天改命’。于是亲笔写了求婚信并配上香吻、附上自己的画像,派遣下人送出。”
小武呵呵笑道:“这位西罗马公主希望有朝一日,一位‘身披七彩圣衣的大英雄’能来到关押地点将其救出?”
“当然,这位大英雄必须是丝毫不怕罗马皇帝的人,所以匈奴王阿提拉正是最好的选择。”
八角摇了摇头,嘿嘿笑道:“所谓‘女追男、隔重纱’,美貌公主送出求婚信自然很有市场。但是奥诺莉亚的求婚信、或者说情书,却是一式几份、‘群发’出去的。”
“正如你所说,她必须找一个不惧怕西罗马皇帝的人来依靠,那么除了匈奴王之外、至少还有一个是西哥特国王。”
“由于先前西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攻陷并且洗劫过,其后的皇帝也大多是西哥特人所立的傀儡,所以如果西哥特国王想来迎娶她,相信她的兄弟也不敢阻拦。”
小武讶道:“还有这等事?一女许配二夫?而且还是她自己决定的?”
八角捋须笑道:“所以这个事情就微妙了。阿提拉收到求婚信之后,马上盘算怎样才会对自己更有利。根据一贯喜欢外交勒索的本性,他立刻决定借此机会好好敲诈西罗马一把。”
“于是阿提拉便回信给西罗马皇帝,说‘自己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择日来娶新娘,但要以西罗马土地的一半作为嫁妆’云云。这是明显的讹诈,然而却让西罗马很难回复。”
“虽然西罗马人拼命试图说服对方、这是一个误会,但阿提拉拒不接受对方的解释,又发了一个最后通牒。同时汇聚了大军,只等对方再说半个‘不’字,那就兵发西罗马。”
小武点了点头,呵呵笑道:“阿提拉应该并不在乎这门亲事。但这个时候,东罗马已是在苟延残喘了;阿提拉确实已经腾出手来、可以专心对付西罗马了。”
八角微笑道:“但是意外之外、还有意外。阿提拉在等待西罗马的最后回信,然而另一封求援信却先到了。原来是高卢(今法国)一带的法兰克国王死了,两位王子争立;其中一人寻求艾提乌斯(Aetius)的支持,另一人就来寻求阿提拉(Attila)的支持。”
“法兰克是日耳曼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因为迁移去了欧洲西部(主要在法国),匈奴人还一直没机会去征服对方。”
“对于阿提拉本人来说,他去过欧洲的最北方、最南方、最东方,唯独还未染指最西方。只有去扫荡了大西洋沿岸,匈奴王才算是完成了‘大满贯’,才是名副其实的欧洲‘万王之王’!”
小武恍然道:“原来除了日耳曼尼亚和东、西罗马之外,阿提拉对欧洲最西端也有野心,只是以前一直没有出手的机会!”
“所以他决定先打高卢、然后再打西罗马?这样做是否不太妥当呢?因为高卢和西罗马的势力不免结盟起来对付他?”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也许有些不妥当。但是如果先征服西罗马、再去高卢,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吗?谁也不知道是否如此。”
“而对阿提拉而言,先去征服高卢也有充分的理由。除了法兰克人突然内讧、此时有机可乘之外,还有另外两位大敌也在那里。”
小武奇道:“两位大敌?”
八角捻须微笑道:“一位大敌就是西罗马护国公艾提乌斯---在过去20年里,这个童年就去匈奴王庭当人质、号称‘反向阿提拉’的罗马人,三度出任了西罗马的执政官。”
“西罗马帝国长期风雨飘摇,然而‘烂船也有三分钉’,高卢方面军正是帝国最后的精锐。而艾提乌斯就率领着这些军队、雄踞高卢,多次大败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等等蛮族军队,将对方不住向西赶去。”
小武点了点头,道:“艾提乌斯和阿提拉是一样的出身,自小在敌营里当人质而长大,显然也能力非凡。他是西罗马的实力派,虽然不是皇帝、但权力可能比皇帝还大,因为西罗马几乎就是靠他一个人撑住了!”
八角捋须道:“正是。若阿提拉想要独霸欧洲的话,艾提乌斯是他早晚必须跨过的坎儿。而且阿提拉一贯的军事、外交一体化策略是,先在野战中歼灭敌方主力,然后再同对方皇帝谈判,进行讹诈式的外交,以获得巨大利益。”
“然而西罗马首都早已被西哥特人洗劫过,匈奴人直接攻打的收益估计不会很多,说不定还不如西哥特人的收获。从这个角度看,先入高卢、击败了西罗马最后的精锐军队,那以后在谈判桌上便可为所欲为。”
小武点了点头,微笑道:“阿提拉最擅长这种‘打谈结合’的‘钝刀子割肉’策略了!”
八角大笑道:“而换个角度看,如果阿提拉先打意大利、直取西罗马皇庭,反而可能被人利用。因为艾提乌斯长期割据高卢,一向以蛮族前线脱不开身为借口、从不率军回返首都;皇帝对他也暗有疑忌之心,但也无可奈何。”
小武恍然道:“就算匈奴人打入罗马首都、杀了皇帝,艾提乌斯也很可能不率军来救援。事后等匈奴人抢完钱撤走以后,他只须再拥立一个年幼王子为帝,反而实权会更大---他的高卢军团势力事实上已成为了西罗马内部的军阀!”
“而且,艾提乌斯能够多次击败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却并未收服整个高卢地区,说不定就是在‘养寇自重’,创造借口、不肯回西罗马首都而已。”
八角不置可否,微笑道:“此外,阿提拉还有一位‘大敌’在高卢---那就是西哥特人的国王。本来他俩之间也没啥关系,然而由于奥诺莉亚(Honoria)公主的‘情书’同时发给了他们俩,所以两人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情敌’。”
“普通男人为了‘荣耀’之争,也是谁都不肯退让的,何况是两位身为‘罗马大敌’的王者?所以他们互相不服,为了争夺公主、夫人、与荣耀(Honor,奥诺莉亚的意思就是荣耀的女人),两位卓越的男人就不能并存于世!”
小武哈的一声笑了出来,咳嗽道:“好吧、好吧,为了得到荣耀、为了得到公主、为了得到老婆,男人必须得拼命。拔刀吧!”
八角嘿嘿捋须道:“在451年,阿提拉从已臣服的阿兰人、萨克森人、东哥德人、勃艮第人、赫鲁利人中抽调了众多士兵加入匈奴军团,总计25万大军。他也不管西罗马皇帝仍在纠结、该如何回信才好,大军直接杀入高卢北面,准备粉碎大西洋沿岸的一切敌对力量。”
“很快,高卢北部诸多城市便化成了废墟,法兰克人闻风溃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匈奴王阿提拉杀气腾腾地追杀过来、铁蹄行经一个小镇‘巴黎’(Paris)之时,很意外地发现当地前来迎接他的使节---是一个年仅7岁的日耳曼小姑娘,名字叫做日内瓦(Geneva)。”
小武大奇,道:“巴黎小镇为何让一个7岁的小姑娘为使者?”
八角微笑道:“因为当地的日耳曼人大部分已经吓跑了,剩下的也不敢来见他。只有这个小姑娘勇气了得、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前来说服阿提拉、不要毁掉她的家园。”
“见到无所畏惧的小日内瓦走过了千军万马之前,阿提拉也为之折服。于是阿提拉下马、很温和地对小姑娘道:‘在我的马蹄踏过的土地上,连青草都生长不了。但你让我看到一种的光,划开了我眼睛里弥漫的血色。娃娃,愿你的城市繁荣富裕,永远不与我为敌。再见吧’!然后上马而去。”
“于是这个小镇就得到了保全。由于高卢北方城镇几乎全毁,大家又知道此地得到了阿提拉的宽恕,于是逃散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从这时候开始,这个小镇的发展越来越大,直至成为法国的首都---这就是‘巴黎’的由来。”
小武点头大笑道:“原来,大巴黎(Paris)就是这么来的!”
八角捋须微笑道:“不过,就在离巴黎东部不远的香槟草原上、艾提乌斯已经集结了大约20余万大军,正在等待阿提拉大军的到来。”
“说起来,艾提乌斯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与日常交战的那些蛮族不但讲和了、而且拉拢他们与自己组成联盟军队。”
小武微笑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出于对匈奴王阿提拉的共同恐惧,使得平时互相征战的仇敌也只好‘报团取暖’了?”
八角笑道:“肯定有这方面的因素。艾提乌斯心知西哥特国王也收到了荣耀公主的‘情书’,于是派人先找到他、指出阿提拉必不会放过他。所以西哥特人的唯一选择就是、与西罗马帝国捐弃前嫌,两军联合共抗匈奴。”
“同时,艾提乌斯开出了让西哥特国王满意的条件:事后将荣耀公主许配于他,让他名副其实地成为西罗马驸马,获得‘真正的荣耀’!”
“于是,西哥特国王相信了艾提乌斯作为西罗马帝国实力人物的保证,还与对方一同派出使者,去其它日耳曼部落那里串联。于是高卢一带的法兰克、勃艮第等日耳曼部落、先后都同意加入了联盟。如此,这些往日的对手便组成了西罗马-日耳曼联军。”
小武哈哈大笑道:“高卢的这些群雄、也是不打不相识啊!”
八角捋须道:“得知敌军就在香槟草原后,阿提拉命令正在北部扫荡的各路人马去那里会齐。最后在一个叫做沙隆(Chalons)的地方,两支代表着当时欧洲最强力量的军队,终于面对面摆开了阵势。”
图表9匈奴西进高卢及沙隆之战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好奇道:“这次匈、罗两军决战,用的是哪一种战法呢?”
八角捋须笑道:“当时两军用的是欧洲的传统战法,各自分为左中右三块,以容纳不同的各族军队。在西罗马-日耳曼阵营这边,做出了让阿提拉震惊的布置。”
“其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都在两翼:西罗马高卢军团在左翼、由艾提乌斯率领;西哥特人在右翼、由西哥特国王率领;中路原本应该实力最强,现实却是阿兰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等组成了混编军队,人数虽多却糟乱无章。”
小武讶道:“他们是两翼强、中间弱?”
八角继续道:“与之相反的是,在匈奴-日耳曼阵营这边,匈奴的骑兵精锐尽在中军,由阿提拉亲自率领;左翼是东哥特人、格皮德人,与敌军右翼西哥特人对位;右翼是日耳曼及东欧杂牌军,大致有萨克逊、格鲁利、阿兰人等在内,与西罗马军团对位。”
小武半响不语,忽道:“似乎双方作战的总人数都差不多,但从排兵布阵上仍可看出、双方主帅的斗智斗勇。匈奴人把骑兵放在中路,这损失的是包抄的机动性呀。而罗马人的中路不强,很可能被敌中心开花,导致全线崩溃。两者各有利弊。”
八角笑着点了点头,道:“这一种大会战,双方统帅的全局控制力肯定会受到现实情况的约束。”
“在艾提乌斯这边,虽然鼓动了诸多日耳曼部落、以及迁来高卢的阿兰人出兵;然而实在的说,那些蛮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服的性格,既不能精准配合、又不肯落于人后。不如任其担任中军、独立作战,而西罗马军正好示弱、自甘侧翼,保存实力。”
“由于布置在两翼的西罗马、西哥特军最有战斗力,至少可以保证两侧先取胜,战斗的关键只是在于中路可以支撑多久。这就指望中路日耳曼蛮人的血气之勇了,虽然其最终必败、但希望他们能拖住匈奴主力越久越好。”
小武皱眉道:“听起来似乎不错,但这个中路面对匈奴大军之法,显然不能支撑多久。”
八角摇头笑道:“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阿提拉必然会以中路突破作为关键的胜负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匈奴人以轻骑兵、弓骑兵为主,那个时代还不流行重骑兵。也就是说,骑兵对重装步兵不能简单地碾压,还是要保持适当距离,才更能发挥弓箭特长。”
“再退一步说,即使对方的中路都是匈奴人以前打残过的各部,他们毕竟苦大仇深、人数众多;即使明知道打不过匈奴主力,但步兵在骑兵面前也无法逃跑,只得拼死命尽量多支撑一些时间。这就是‘背水一战’之势。”
小武有些了然,点头道:“你是说,匈奴的精锐锲入对方中部,虽然肯定能胜,但又好像冲入了一片泥泞,胜利不会轻易得到,对方也无法迅速崩溃。”
八角点了点头,微笑道:“正是如此。在这种大决战里面,骑兵的布置通常应该在两翼,这样才能发挥其机动和速度的优势、也不必同对方步兵纠缠在一起。但是,阿提拉不见得很信任本方两翼的日耳曼人,所以不可能让骑兵主力离开自己、布置到他们那里去。”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来这就是你说的、主帅的全局控制力呀!”
八角呵呵笑道:“451年6月20日,震惊欧洲的‘沙隆之战’正式打响。虽然双方的匈奴主帅和罗马主帅在斗智斗勇,这其实也是一场日耳曼民族的内战。”
“因为双方阵营里都至少有2/3是日耳曼人---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格皮德人、东哥特人、萨克逊人、格鲁利人等等分别在为双方作战---事实上罗马人和匈奴人都想拿日耳曼人当炮灰。”
“所以,这场大战几乎完全是以日耳曼人的作战方式进行的。双方的左、中、右三块不分先后,同时投入了肉搏战斗。日耳曼人也忠实完成了自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使命---在开战的第一个时辰里,双方就有大约共16万人阵亡,其中绝大部分是日耳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