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卑微的于连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跻身上流社会,但是他内心深处却对这个阶层充满了蔑视和仇恨。一封女人的私信,断送了他梦寐以求的前程,他在恼怒中想这个女人开了枪……”。
红色的军装,教士的黑袍,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红与黑正如司汤达引用的话一样,揭露的是严酷的真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坚守着性格里的刚毅和自尊,执着于生命的高傲,一个虚伪地为了生存强颜欢笑,谄媚逢迎。
主人公于连是个天才,出身贫寒的天才,是极端矛盾的混合体。他的地位在底层定格,欲望却在顶端燃烧;对拿破仑在心里是疯狂崇拜,在人前却大肆攻讦;他根本不信神灵,却示人以笃信虔敬;他仇视现实生活,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逃避;他鄙视上流社会的乌烟瘴气,却又痴迷于能生活其中;他没有使自己尊严增重的砝码,却不能容忍别人有任何轻蔑,即使对方是一个的为卑微的车夫,他也要选择决斗到底。于连走的路注定失败。他以为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能够终有一天成为上等人的天才,可他又其实是一个被眼前美好现实蒙蔽眼睛,怀着憧憬美梦的孩子。直到最终梦想破灭后,他才看清楚真正的法国社会,“我不会向你们乞求任何恩典,也不抱任何幻想。可我的罪过是在座的各位借我来惩戒打击这个阶层的年轻人,审判我的,连一位发家致富的乡民都没有,全是些气我不过的贵族、有产阶级。”
机缘巧合之下,他凭借自身才华与“伎俩”,得人赏识提携,爬上高处,却于最后紧要关头狠狠地跌落,在没有站起来。
他做错了什么?
对于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对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是压倒一切的。而对于于连这种天才,出身贫寒的天才,从社会底层爬上高位其实是极其困难的。当时的上流阶级不会容忍,也不会允许于连这样的人,进入到他们的圈子。 所以于连在追求名与利的过程中,他慢慢开始变得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可是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于连灵魂深处对此是极其不安的。而他的结局,在神学院院长比拉神父对他的告诫中早已暗示。
“也罢!是的我的孩子,我对你有点儿依依不舍。
我看到,你的性格中有不合俗众之处。
嫉妒与怨谤。会紧随不舍,永远跟着你。”
通过成为侯爵女婿爬上高处的于连,最终也因此沉沦下去。 于连的偶像是拿破仑,是时代造就了拿破仑,也是时代毁了于连。 于连身处的时代,僧侣和贵族的地位似乎牢不可破,也没有可以通过军功让普通民众上升的机会。 于是于连不得不,也只能穿上黑色的道袍,成为一名教士。 司汤达用着和菲茨杰拉德相似的手法,写他、他不真切的梦和那个时代。 于连的狂被时代碾压、掩盖,涂抹在世纪之管的最底端,被埋没在夫人们谈笑风生和茶余饭后的八卦、膨胀的资产阶级、上流圈子的奢靡、混乱的政派、耸立的教堂和败落的鲜花之中。他的狂在败落和弄人的狂笑之中,在市长夫人血的“红”中,玛蒂尔德丧服的“黑”之中。永恒碰撞,倾泻不灭的壮烈色彩。仅剩的、可怜的狂,让他在黄飞腾达的梦破碎以后,在断头台前向卑微的、但从未重复的每一个昨日致敬。
红与黑,红是革命,是鲜血,是热情,是军队。黑是阴暗,是蒙昧,是黯淡,是教会,于连生不逢时,于是性格里便因具有红与黑,于是才会有属于他的自尊与自卑、自傲与自怜,才会有那热烈又黑暗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