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又称公共汽车,城市客车,即巴士或大巴,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决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度娘是这么解释的。
因为从家到单位不过三站路,于是就弃私家车不开,改乘公交了。你赶时间的时候,等公交,她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婴孩,总也不来,来了,也是不疾不徐,慢吞吞停靠在路边,全然不顾路边等得心慌的赶车人。
乘公交的日子久了,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看尽世间百态人生,挺有意思,今儿个就跟大家分享一二。
镜头一:
上午等车有快八分钟了,终于来了二十七路。总算挤上车门。一股浓浓的怪味扑面而来,隔夜的饭恨不得都要喷出来。正想着,公交车嘛,又不是私家车,忍忍,几站地而已,马上就到!司机一声暴喝:“我说你咋回事,下车去拉行不?怎么能在车上拉屎呢?”我脑子瞬间当机!什么情况?
哎妈呀,瞬间车厢空了一半儿,夺命连环逃。可是我不能逃啊,我带着娃要上课啊!要下车的不应该是那个,制造味道的人吗?让我惊悚的是,老太太淡定地回答:“多大个事啊?小孩子哪能憋得住啊?”我吓得眼珠子掉地上了。孩子要便便,家长不带下车,还振振有词。赶紧捡回我的眼珠子,仔细看清楚祖孙的模样。
奶奶留一头短直发,穿件大红花羊毛外套,气色很好的样子。手腕上的大金镯子晃瞎我的眼。不像没见过世面的人。孙子很瘦小,有三岁的样子,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看起来很机灵。正趴在座椅上,往后瞧。
司机很气愤,车厢里有个大姐也开始帮腔:“怎么能在公共场所拉便便啊?还是密闭空间!”奶奶回过头,不急不慌:“不是在收拾吗?下车我就带走了!”问题是,请问你们什么时候下车,在哪站下车啊?你们在,气味发源地就一直在,这个道理不明白吗?
我摇摇头,往车厢后面去,找个有玻璃的地方站着,打开窗户,默默吹风,迎接冬风的呼呼响,哪管冬风似虎狂啊!直接选择冻晕算了!
镜头二:
隔日下午,金地站一对祖孙等车。孙子对着奶奶拳打脚踢:“叫你早点出来不出来,要晚了吧!你咋这么烦人呢!”奶奶左抵右挡,显然不是对手,一会儿挨了好几下。却并不阻止。
我确实看不下去了,走上前,指着小孩:“怎么能跟长辈撒泼?快放手!要尊重老人啊!”我不怒自威吧,想必是。因为小孩住手了,躲到奶奶后面去。奶奶忽然对着我,大诉其苦:“这样踢打我,媳妇也不管,儿子在外地,你说我这把年纪了,早晚被折腾死!”
看看可怜的老人,我只好说:“车来了,快把孙子送走吧!要迟到了!”我不是人民警察,我也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管不了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镜头三:
27路来了,我和孩子上了车。对面坐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手里拿着一套厚厚的绘本故事书。奶奶站在身边嘀咕:“怎么坐错车了呢?”边催小男孩:“快起来,下一站就下车,换乘!坐错车了,你咋也不看看!”小男孩纹丝不动,奶奶又急又气,揪住男孩肩膀,把男孩拽起来。
男孩抱着书,“哗啦”掉到了地上,他专心致志地捡,也不扶着座位或者一切能使他安全的地方。邻座大姐急了,扶着他,说:“孩子,扶好,不安全!”孩子理也不理,大声喊:“我的书乱码了,弄坏了!公交车上要安个桌子!为什么没有桌子?”边喊,眼泪珠子也啪啦啪啦直掉。
那一瞬间,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没有桌子?我怎么就想不到这样的问题?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需要?我从怀疑自己的智商,到怀疑自己的人生观,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啊!我努力朝阳光明媚的地方去想:对,群众的需要就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也许,不久的将来,公交车上就有桌子供乘客使用了!
孩子脸上挂着泪珠,在奶奶的一连声催促中下车了,留下了棘手的问题回荡在车厢,激发大家思考。公交车上为什么没有桌子呢?
三对祖孙,让我第一次开始留心公交车上的早群体:花甲老人背着书包,或者衣物,带着孙子或者孙女,或上学或送幼儿园,几乎占了车厢内乘客的一半以上。老人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在公园锻炼吗?或者在菜市场选购商品吗?或者在屋里看早间新闻,亦或者干脆睡个懒觉?但是,他们每天风雨无阻,早上七点半左右,出现在城市的每一辆公交车上。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努力挺直的背,没来由得一阵阵心酸。
但是,为什么老人们这么辛苦的付出,却并没有得到身边孙辈们或者儿女们起码的尊重呢?为什么老人们过着不像老人的生活呢?不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吗?为什么孙辈们的行为我越来越看不懂?爸爸妈妈都去哪了?这世界是怎么了呢?
有朋友无奈地说:“人到中年不如狗。”正值中年,在家里是顶梁柱,孩子慢慢长大,需要耗费心力去陪去教养;在单位,是关键部位的螺丝钉,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需要耗费心力去拼去搏。正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顾了孩子,可能失了大好前程;顾了事业,孩子谁带?哪个人到中年的男男女女不是在生活的夹缝里艰难前行?我努力,也是想给孩子更好更高的起点啊!不得已才把孩子交给老人去带啊!
我恍然有些明白,又有些迷糊。孩子是维系家庭幸福的纽带,家庭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吗?艰难前行的中年男女确实不易,但是孩子的童年却一去不会重返,今天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孩子的成长也不可能重新再来一次。
老人毕竟是老人了,他们的学识格局,对事物的理解,生活的习惯,接受新事物的方式,对待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的看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最主要的是,老人不管付出多少爱,终究也是无法替代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依恋与亲密!
把孩子教育好才是中年男女最应该放在首位的事业啊!有句话说得好,若儿不成材,留财有何用?(早晚也是个败光)若儿能成才,何须留下财?(自己会挣)
看到这错位的现象,忍不住吐槽一二:老人养大了儿女,帮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帮你带孩子是本分。让老人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吧!孩子是你的,只有在与你们的朝夕相处中,相爱相杀,才能最终像520胶水一样,牢牢粘在一起。
粘在一起的链接,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