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瓶水的故事
两个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每个人手中只有半瓶水了。乐观主义者说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消积主义者说太坏了,我只有半瓶水了。
这或许是传播最广的一则关于“解读”的故事了。同样的客观信息,截然不同的解读,一个成为灾难,一个成为机遇。生活中很多这种案例。Roert Kegan教授说,“接收信息且关注信息本身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解读这个信息”。人生来具有无穷的潜力,但外部文化和知识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把我们禁锢起来,而获得幸福就需要摆脱这些限制和阻碍。
2.幸福的距离
幸福好像离我们很远、很高,蹦一下跳一下没有办法取得,我们一定要通过长久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幸福。这是传统文化一直向我们灌输的内容。哈佛教授Tal告诉我们,幸福一直都在身边,从未远去。
错的不是科学的重大发现,有信息永远比无知强,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和什么样的无知,错在于信息背后的信念,认为信息会改变世界的信念,但它不会。
积极心理学揭示的是你内心深处早已知晓却回避承认的常识,是你抛诸脑后的已知世界。近几年流行的“小确幸”概念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实施,幸福远在天边也近在眼前,它在每天清晨妈妈准备的早餐中;它在每天中午安心的小憩时间里面;它在每天晚上与朋友侃大山的欢乐中。不需要你蹦一蹦,也不需要跑一跑,你只需要记起来,想起来,转变想法,就是幸福的味道。
3.重塑自己从问问题开始
圣经说“问过之后从便会有收获”。会问题问题,如何问问题,是找到“小确幸”的钥匙。半瓶水的故事中,积极的旅行者问是的“我还有没有水可以喝?”;消极的旅行者问的是“我还有多久可以活?”。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即使是同一个客观事实,不同的问题必然带来不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决定我们看问题的方向。下一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转变一下问问题的方式,如果很难做到,不妨想想之前回想下在学校学习的马克思主义辨正法,尝试多问几个问题,也许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幸福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