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18
感觉这周过得风快,啥都没干就过去了。
硬着头皮总结一下:
故事零写作;阅读好书1本;今日头条答题,获了优质回答。
正文:
一、故事写作
本周没写故事,因为没动笔。
我在反思:原来点灯熬油的写作方式,是否该改进,也许不该太用力,放松一点也许更好?
计划:这个月继续更新故事,余下10天该写故事了。
二、阅读
去了一次图书馆,借了几本没看过的“新书”,其中一本叫《互联网:碎片化生存》,2009年出版,距今10年,有点老。
本周读完,耗尽我的洪荒之力,收获暂时有几点:
(预警,以下内容我似懂非懂。)
1.笛卡尔开创科学、理性、进步的时代。
1650年,说过“我思故我在”的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逝世,但他的科学理性被后人完善,逐渐形成“科学的进步主义史观”。
延伸阅读:为后世科研指明方向的著名方法论:
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
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2.科学是否万能?
如果一件事是不科学的,你还相信吗?
比如:
方舟子曾驳斥中医学“不科学!”
我在工作中,某些海归顾客动辄一句,“我不吃中药!中医就是骗人的!”
问题:你是怎么认为的?
3.理性至上,人文氛围越来越淡,忽视“道”,而一味追求“术”,是否本末倒置?
4.互联网的背后,隐藏着权威。
貌似自由,实则有潜规则,算法、云计算等,会逐渐束缚人。
5.人与之间,多了一个中间介质:互联网,人具备多重身份。
‘’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不再是一句笑话。
说不定某一天,一只猫都能当网红,前提是它得有人类仆人。
6.人被逐渐客体化,即被物化。
7.互联网是对现实的模拟,但绝对不能100%反映现实。
当我们只剩下模拟的虚幻网络时,分清虚实就会很难。
8.人从网络上获知的,都是现实的碎片,人也被碎片化。
9.电脑是逻辑、理性的笨蛋。
只会“0、1”的逻辑运算,人在这一点上,还不如电脑。
人毕竟有些非理性,所以是人,不是冰冷理性的机器。
以上收获,云里雾里,恰似作者给我的感觉。
这本书,我还得再读几遍,烧烧脑子。
个人评价这是一本容易被错过的好书,对理解当前信息社会很有帮助。
三、今日头条
我选了文化领域,没敢选故事。
关于优质回答的一点经验:
1.必须要有阅读量。
2.莫管多少人答题,大胆答就是。
3.选对问题。垂直领域+自己会答。
4.互动非常关键!
5.字数和配图都最好有。
6.考核期不难,难在原创。
四、其他:
1.与老友聚会一次,
2.去公司开会一次。(老板搞的提意见大会,演变成了“甩锅与吐槽大会”)
本月下步计划:
完成:故事2篇,头条原创文章5篇。
任务艰巨,LEI......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