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仲永的故事,这篇文言文是我初中学习的一篇文言文,各位看官也可能学习过。开始读的时候没感觉,可能当时年纪太小不明白,只是简简单单的看做一个故事,一个背诵的任务,当时还感觉 啊!好长啊,好难背(以前都是背古诗),为啥要背这么长的文言文,但是老师叫背,我也只能背下去。现在上大学了突然回想那篇伤仲永,仲永本来是天才,但是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让他到处写诗,后天不接受教育,最后泯然众人。
呵 说的不也是我们吗!我们开始人人也是天才,但是最后我们也是然泯然众人,我们不也和仲永一样吗?突然发现编书的人是多么睿智,编书的专家们好像早就料到一般,把这个故事编到教材里,想提醒我们,但是当时有几个人知道呢?全国大部分的中学生可能和我一样吧。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可能就是这感觉吧。朋友们,当你在笑话仲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也可能是你的一个射影。感觉是不是很无奈,但是我不希望仲永的故事一幕幕循环上演,不希望想到仲永有同病相怜的感觉。我希望每个人看到伤仲永,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认为他是故事。那时伤的只有仲永,而不是你我。加油吧!同志们!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