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天的傍晚,学生正在教室里写作业,我看着窗外的太阳正慢慢地下落。红彤彤的,圆圆的,光芒照在脸上非常舒服,接近山顶的一刹那儿下落得非常快。这样的美景,学生留心了嘛?我突然说了一句:你们看窗外。学生纷纷把目光投向山那边,不约而同地说:下——下——下,直至太阳完全没落山谷。随后,发出一阵阵哀叹声。学生透过夕阳看到了美,由美产生了感叹,多么美好而真实地体验。紧接着,我问了一句:难道以前你们没有看过夕阳嘛?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着实让我惊讶不已。这或许是处于信息时代的孩子一个比较大的缺憾。我接着说:老师经常看夕阳,日出,我很喜欢阳光洒在脸庞的感觉。无聊时,伤心时都会默默地坐在一个地方看着,我发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得真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写得很真实。太阳每下一次山,又过去一天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又会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夕阳促使我更加珍惜时间,总觉得夕阳和自己很密切,有某种关联存在。说完后,学生盯着我,似懂非懂。看到学生眼睛里有点光了,我高兴地说:“既然如此我们就以夕阳为题,写诗吧”。学生有了兴趣,赶紧动手写来。一小会儿过后,学生的作品出炉了。
颜淑珍同学这样写道:
夕阳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它在天空上洒满红色的颜料
但是,夕阳觉得不够完美
夕阳陷入了沉思
月亮小妹走了过来
看着这幅画
拍了一下夕阳的肩膀说
没事,我觉得这幅画可以修改
修改好了就是你想要的
夕阳在月亮的的提醒下
画出一副夜景图
李燕同学写道:
你身旁美女如云
因高贵的身份
使你的邻居羡慕不已
你骄傲地仰起头
照在人们的头顶
你自豪许久
却发现
它们早已去巴结
星星和月亮了
彭晓同学写道:
太阳的美就在
一瞬间
就坠下山峡
白白的雾把千奇百怪的山掩盖了
蓝色的天空悲夕阳染成了褐红色
太阳公公下班了
天空就变得越来越暗
就变成了灰色
曾双华同学写道:
彤红的火球挂在空中
一刹那,坠入高高的山底
便似人生某一个瞬间
悲责骂,批评,心跌落低谷
又要过一个晚上
再升起
当这四首诗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赢得了阵阵掌声。孩子的诗色彩绚丽,语言幽默,想象丰富,充满思考。夕阳和孩子多么亲近,夕阳的美在孩子的眼里是如此丰富。通过文字,自然之美和学生的心灵之美实现了美好的融合。
我一直觉得语文具有灵性之美。看到一些美丽的照片,看到一些美丽的风景,看到一些有趣的人,我脑海里都会蹦出灵性一词。我觉得灵性是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是自然流动的,是充满想象的,是给人以快乐,幸福,温暖,哀叹,惋惜等各种情绪体验,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动力,平静不汹涌但是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文字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具,文字是具有灵性的。很多文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每个文字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语文也应该是具有灵性的。苏赫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孩子的灵性之美非成人可比。当找到语文和孩子之间的灵性沟通,那孩子就可以实现和语文的对话。我始终相信这样的沟通是存在。
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这样的桥梁。小学六年级需要背诵75首古诗词,如果只是浅显的背诵记忆,学生体验不到古诗的美,读起来只会感觉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不知其味。一天,全班一起解读李峤的《风》,学生开始读得一般般,我说:叶读得慢一点,飘飘悠悠的;花的韵母是a,读得开心一点,开阔一点,花可是开遍漫山遍野;浪同样是开口音,读出波涛汹涌澎湃之感;斜为了押韵读xia,这可是千万条细竹随风而动,如此壮观之景,内心肯定是喜悦的,所以斜字读出来也有起伏,感受感受风入竹林的画面。琢磨之后,学生读得很好,脸上挂着笑容,这笑容大概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趣味与美感。如果,学生用应付式的读法,文字该会变得一文不值,学生更加会对文字害怕甚至厌恶的地步。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读了一遍,毫无感觉。我问:冰心是指什么心?有学生说是友谊的纯洁之心,学生都有朋友,不难理解。有学生说是凄凉之心,因为朋友离别,内心很伤心。我说:有过与朋友离别分别的经历。有些同学点头。有学生说:冰心还是一颗思念之心,因为朋友去塞外,可能很难再见面,诗人肯定会想念。这首诗是流传很广的送别诗,最难理解的是冰心,学生理解到这个层面了,已经不错了。学生也即将毕业,即将离开生活过六年的母校,内心对语言文字非常敏感,内心的情思已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这绝对是一个感受语言文字灵性难能可贵的最佳契机。我补充道:冰是纯净的,其实也希望自己和友人保持一颗真心,不受污染。既然冰心有如此的内涵,就读读吧。学生读得入情入景。听完后,我不禁对学生感慨地说道:你们读得真感人,想不到相隔千年的送别诗,在今天读来,仍然是美好。这些伟大的诗人写出了我们的生活,诗中的人物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依然能找到与古诗的联结。古诗离我们很远,但是也很近。
自然也是沟通孩子和语文灵性之美的桥梁。学校坐落在绵延的高山之下,窗外是潺潺的小河。山不动声色,却孕育着万物。下雨时,云雾缭绕;天晴时,夕阳西下;起风时,天昏地暗;下雪时,天地苍茫。更何况,四时之景不同,春夏秋冬经年累月变化无穷。窗外向孩子呈现出最美最自然的景色。自然万物何尝没有灵性,天地不言有大美。很多时候,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这是契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和孩子永远是亲近的,但是前提得让孩子意识到有大自然存在,人的心灵是很容易被闭塞的,孩子的心灵也是如此。每当窗外有美丽的景色都叫学生写写,很多学生的写作灵感都是在窗口痴望中找到的。在班上靠近山那边的窗子就是学生公认的“有灵感的窗子”。慢慢地,校园的一草一木,夕阳,天空,云朵,高山,星星,月亮,大雨大雾大风,黑夜都进入了孩子的眼球,他们纷纷用文字表达出来。班上也多了一些仰望天空,眺望高山的孩子。这个世界得多一些仰望天空的人,仰望天空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还得多一些眺望高山的人,高山总能给人一种稳重与平静,当发现自己被阻碍时,才能激发翻越高山的渴望,这就是成为攀登者的前提。我想王家新先生写《在山的那边》也并非偶然,林清玄先生写《和时间赛跑》也绝非偶然,正是自然的灵性触发了内心的灵性。通过自然这道桥梁,我还和一些素未相识的孩子沟通过,即使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
那天,风呼呼地刮着,樟树的花叶被吹落了一地,孩子发出赞美的感慨,我也看到了那幕飘飘而落的花雨。并写上了一首小诗:
春光似夏光般无情
做操的人儿灵魂都要出体
手扬不起
脚踢不动
眼睛也蒙上了阴影
树在叹息
风也在叹息
他们决定合伙玩个把戏
风使劲地吹来吹去
树尽情地抖落她的花衣
哇……哇……哇
孩子识破了这出诡计
笑着跳着欣赏着他们的闹剧
看着这惊喜的花雨
纷纷想把它当做彩衣
我想留住这美景
掏出手机保存起来慢慢回忆
孩子识破了我的心机
跳入镜头要和这树来一张合影
甚至春光
甚至花雨
都不及这颗美丽的童心
当看到一些学生的灵性得到释放,他们堵着的地方将会得到疏通。班上一位男生从开学到现在一直闷闷不乐,作业经常不完成,看着他的眼神很呆滞。一天课堂上,他写了一首《鲁冰花》的诗:
鲁冰一朵落千山
一棵一棵似花伞
香气一飘越中华
五彩缤纷人人夸
当他在班上展示完后,时隔几个月又见到了他那灿烂的笑容。他过几天又写道:大雨过后,一座座山从雾腰里探出头来。发现太阳已经晒到屁股上了,起床一看,自己尿床了。多么有趣的表达,闭上眼睛想想,太阳下山前有点雾蒙蒙的,确实像山尿裤子了。我问他:现在,自己恢复过来了。他笑嘻嘻地说:恢复了。依然是羞涩而腼腆的笑容。班上在举行《我的未来路演讲》,一位个子矮矮地男生这样说道:我以前特别害怕写文章,现在找到了信心,我的作文和诗都在班上被展示过。我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作家,我要争取超过彭老师。听后,内心深处是一份敬意。有理想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多么可贵。
王阳明先生当初为了探究万物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竹子。其实,他明白万物相通的原理。这对我有莫大的启发,王阳明先生主张人要寻找自己的本心,并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而孩子的本心是什么?语文的本心是什么?语文与孩子的本心是不是同根本源,最后是不是一样的?我不得而知,或者到最后我的本心,语文的本心和孩子的本心也是同样的。这种本心齐史就是一种灵性。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桥梁,让我有机会去窥探孩子的本心,语文的本心,可能我暂时只是找到几根木棍,搭桥尚且不够。但是,可以做浆去寻找更多的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