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真的很想知道怎样与不喜欢的学生相处,因为有时候,这的确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与办公室的老师交流,都表示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不行的话,就减少与之相处的机会。可是,这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晚上的研讨给我带来了思考和答案。
贾振才老师:从教二十多年来,没有讨厌的学生。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中真的曾经有过讨厌的学生。贾老师提出三点:一、以职责担当扩大胸襟。二、以优点为主全面看待学生。三、以创设活动平台为机遇展现学生风采。
唐爱芳老师:《舞台宽广才能欢舞“众生”》。这个舞台指的是老师给学生创设的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平台,这个“众生”指的是自己教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我们的“舞台观念”决定着我们容纳“众生”的广度和深度,而“舞台”广度和深度则培育着不同的“众生”。我们的任务是与学生一起建设学习共同体、探究共同体,创设共学共进的舞台。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创设学习的“舞台”,那么“欢舞”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学生,而且还有我们老师自己。
梁树丽老师:虽然孩子们爱学习的人少,但是可爱的时候却很多,教学二十年我也变成了孩子,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相处的模式总得愉快。梁老师的幽默和智慧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梁老师所讲的一件件可能会让人“怒火攻心”的事,都在她的智慧和幽默之下化为无形,心情自然阴转晴。能修炼到这样的境界,也是我的目标。
郝海峰老师:郝老师写了一个非常难缠的问题男生——出口成脏,不仅骂同学,还敢骂老师、骂家长,但是,郝老师并没有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冲突,而是静下心思考分析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和自己的责任。郝老师说:可以在感性和理性思维之间寻找一个点,由感性的不喜欢到理性的不讨厌慢慢过渡,再由理性的不讨厌慢慢延伸到感性的喜欢,当然,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还需要老师学会控制情绪,了解背景,换位思考,悦纳对方,即使我们有追求完美的心理,也要接受孩子不完美的成长。
付莉老师:令人讨厌的孩子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的某个行为令老师不舒服而已。面对一个孩子,规避其缺点,忽略其弱势,在其特长、优势上下功夫,面对偷懒耍赖的孩子,可以冷处理,但决不冷暴力,伤感情的事不能做。专门为熊孩子开专栏写作(文章中刻意忽略毛病缺点),并在班上读或发给家长。
任江鹤老师:《降低期望 温暖自己》“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对于不喜欢的孩子,首先要降低期望值,降低期望是减少误解和矛盾的有效方法;其次要做到静心等待,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郭兰英老师:正视自己的感觉,要实事求是不迁怒。同时要允许孩子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存在。一切工作的前提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宗旨。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就是老师给他们改过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舞台,这也是老师们需要修炼的。
张新玲老师:一、防患于未然。 首先把孩子拉到了自己的战壕,跟孩子统一战线,尽量避免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跟学生的不和谐。 二、避其而远之。减少接触,也就少了互相触犯的机会,不过,这并不是上策,甚至对孩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自我劝导法。我们不能改变他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影响他,去引导他,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康磊老师: 一、回到问题本身,确立问题主体。育人先要育己,正人先要正己。以职业身份与他相处,教育影响学生,不受个人情绪化影响,彰显教师专业素养。二、提高接纳阈值,增加同理心。理解讨厌学生的问题行为,提高接纳阈值,允许部分行为,适当满足内心某些正常需求,会减少对学生的厌恶感。走进学生增加同理心,提高师德修养,运用心理学知识包容接纳学生,从而逐渐影响改变学生。三、丰富交流技巧,实现彼此接纳。如果不能平静地当面与问题学生交流对话,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间接的交流方式,缓解教师的厌恶感,使师生平等对话,以实现彼此接纳,彼此尊重的教育目的。
梁娜茹老师:作为教师,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路上的快慢不一现象。如果真想提高这些孩子的成绩,也有两条捷径可走,即课堂上多关注,特别是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还有就是家校联手,做好家校沟通。
李丹老师:一、多方了解,瞄准特点。要坚信每个学生身上一定有独特之处,只是需要我们去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多样的。二、普惠博爱,用心对待。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每天在心里进行自我暗示:公平地爱着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来到身边的天使。三、团队影响,寻找自我。一个孩子一旦具备了融入感,他跟别人相处起来就会轻松自在很多。老师与其相处的过程也会更和谐。
王瑜老师:首先,从心底要尊重这类学生,我们无法决定别人的性格,只能接受、尊重、友好对待。其次,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可爱之处,不能因为他的某一个习惯我们不喜欢,就全盘否定他。最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老师也有自己的喜好,我们要本着有容乃大,心胸宽广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发现每一个生命的好处,扭转他的短处,不要说不喜欢,只是你恰好碰见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而已。
李琳老师: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和悲悯宽容之心。从具体“操作方法”上,一、尊重是底线,坚决不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不给学生、家长和社会造成不良的甚至是恶劣的影响。二、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三、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要太明显。教师要谨慎运用手中的权利,谨慎的表达,谨慎的相处。
石忆宁老师:《先为友,再为师》先为友,再为师,可以使我们都处于舒服的关系中,从而可以变不喜欢为喜欢,变僵硬为柔软,变不快为温馨。一、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就先从尊重和理解他开始。二、承认学生的差异,发现他的闪光点并放大放亮。
吴明凡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喜欢的孩子相处最关键的是我们老师要调整好心态,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神秘的接收器,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感受的阳光和温暖。
张俊红老师:一、要尊重他们,不伤害自尊心,公平待人,不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二、不妨做出喜欢他们的样子。三、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放大。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对他们多鼓励,多赞扬,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四、与优秀同学组成学习共同体,来影响感染。
梁波涛老师:屏蔽自己,放大集体。把自己的感官进行遮蔽,无限放大集体的力量,我觉得这才是我管理班级,或者管理我自己最好的方法。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这不仅是自己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接触问题的机会,有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更有了认识问题的机会。
上帝把宇宙的神秘和规律都赋予到每个孩子身上,等待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和所有学生相处是发现的基础和前提。(贾振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