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到初中,那个重点3班。有些老师,良师益友,总能影响你一生的走向。
当年我们年轻貌美的语文老师,姓赵。不到三十。高冷知性、严苛敬业。生完孩子不久就来上班,身材好到你看不出她刚怀胎十月。我们班主任,姓龚,一位重庆来的辣妹子,以雷厉风行著称。听说赵老师要回来学校上班,当天就带着我们几个班干部,买了好多水果。直奔赵老师家。
干嘛?抢人。
就是诚心实意邀请她来我们班代课。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因为学校有个传说,赵老师带哪个班,哪个班语文成绩绝对稳坐全年级第一宝座。听说后来其他班也倾巢出动了。不过赵老师最后选择来了我们班。之后的将近2年里,她成了影响我至深至远的良师之一。
那时候我们班同学有两大乐趣:一是看她每天穿的不同的衣服。在我们印象里,赵老师的衣服好像没有重复过。二是她每次课前都要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对于这样一个老师,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每天都有新鲜感,都对她有所期待。
那时候我们学文言文,除了诗词本身,赵老师要求我们要将下面所有的注释和出处都背的滚瓜烂熟。她上课从来不按顺序讲,她总是按自己的规划,把一本书的内容分类,按她的步骤跳着教授每一课。现在想来,也是一位不循规蹈矩的老师。
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永远都是全年级第一。
记得初二的时候,有一课叫做《致橡树》。赵老师要求我们把这首诗刻在脑海里。尤其对女生们,她要求做到对这首诗做到终身记忆,无数地让我们背诵、默写。现在想来,这是她对我们近乎于唯一一次偏执的要求。
当时年少,我们什么都不懂。只是生硬地记住:舒婷是朦胧派诗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赵老师告诉我们说,“女生都要背诵,我知道你们今天不能完全理解,记在脑子就好,等你们以后有阅历以后,慢慢会明白,这是一种最健康的爱情价值观。”
诗我记住了,这句话我也记得。
但很多年不懂。
此去经年。经历了懵懵懂懂和跌跌撞撞之后,懂得了:托付既是依附,终会疲惫厌倦;我们要先把自己站直了,再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对于这首诗,突然某一天就开悟了。
人们都说,如果有一天你听懂了一首歌,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你老了。但却又该感到庆幸。这是你的阅历,与你的回馈。
女孩子可以做一株木棉,去守护自己伟岸的橡树先生。但是不要去求附庸的爱情,不要做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上沾沾喜喜,也不要去追求施舍的爱情,不要做只能整日为绿荫鸣唱的小鸟,不要做那一厢情愿的泉水。
美景是,木棉和橡树,比肩站立,风雨同舟。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快土地,同甘共苦。
可是,诗歌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就像男人和女人,真的是两个世界上的生物。男人的逻辑永远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走’,而女人则认为‘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可正因如此,这世上多了许多一转身就再也不相见的人。与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无法和自己并肩作战去面对生活苦难的,又如何能做到陪伴彼此自己走过淡漠中年、行至老年、德至善终。
总有一个人要去另一个人的世界。结束两个人的,来来回回,兜兜转转。
就连舒婷自己也说,《致橡树》不是一首爱情诗,因为实际上,橡树是永远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创作《致橡树》的起因是呼唤和展现女性的觉醒意识。可是在读者眼里,更愿意相信《致橡树》表达的是一种成熟的体现着美好人生理想的爱情追求。
再比如,莎士比亚当年刻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但是流传这么多年。
一千个观众眼里,却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们,都会或多或少把艺术作品理解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且固执而执着。
听一首歌,想着的是自己的故事;看一篇文章,领悟的是自己的故事;赏一幅画,念的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看一部剧,哭得稀里哗啦,也是因为自己的故事。
好的作品,让每个人,对号入座。泪流满面。
木棉小姐,是你,是她,也是她。
木棉小姐,明明知道可能会失望,还要期待一份惊喜?
木棉小姐,为什么分手很久很久了,你还会期待自己有没有被他想起?
木棉小姐,是不是你的橡树先生还忙着工作,忘记了答应你的一件小事?
橡树先生,最好别说来日方长。
橡树先生,很多人希望一切随缘,可又有多少人,彼此说了再见,就真的再也没有见过。
橡树先生,是不是走得太快把自己的木棉小姐弄丢了?
人生有许多的百转千回和峰回路转。
愿每个木棉小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橡树先生,最同心的那一颗。
愿你的橡树先生就在身边,愿你的橡树先生在赶来的路上。
愿你的橡树先生,理解你的过去,在意你的当下,陪伴你走过你的未来。
有位木棉小姐轻轻叹气道,橡树先生,你就不要想起我?
还有位木棉小姐自言自语轻声说,橡树先生,唯愿无事常相见
所有的酒,都不如你。唯愿无事常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