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问,说为什么同样是描写奢侈华美的生活,《小时代》给人很装逼的感觉,而《红楼梦》不会。
我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可比性。
但是知乎的回答却惊人的一致。
郭敬明描写贵族生活是一种仰视的角度,一种跪舔的心态。他想象中的贵族生活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各种名牌套在身,吃饭必到最豪华的餐厅点最贵的菜。
而曹雪芹先生描写贵族生活完全是平视的角度,讲自家的事情,各种细节描述娴熟自然,信手拈来。
看后,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个樵夫,去了一趟京城,回来后吹牛说自己见过皇上。乡邻就问,那皇上是什么样子?樵夫说,皇上很有钱,挑柴都用的金扁担。
普通人和管理者所接触人和事物都不一样,不能怪樵夫没见识,只因他成长的环境和他每日的见闻,注定了他就只能有这种格局。他往天大了去想,也就只能想象出一根金扁担来,这种思维局限他没有办法也无意识突破。他相信自己是对的,并且很笃定地告诉旁人,使和他一样层次的人信以为真。
无意中他误导了别人,何必这样呢?不懂装懂,还影响别人的见识。
中国有句古话: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普通人没有经历过大小官员跪拜的阵仗,培养不出高高在上的气质。气质这种东西是由内而外的,如果肚子里没货,必然会让言谈举止卖得毛都不剩,只剩一地尴尬。
比如我,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的经历,你让我去写职场风云。好吧,我硬着头皮去写,恐怕最后出来的也是类似于“皇帝用的金扁担”这种。
在我看过的职场小说里,写得最好的,当属李可著的《杜拉拉升职记》。第一次看这本小说,觉得里面的情节特别真实,并且有很多专业上的东西,比如在哪个职位需要处理哪些事,考虑哪些问题,描写都非常得细致详尽。而这些都不是随便一个坐在家里的小说家能够杜撰出来的。
一般看小说类的书,我都是前面看点,中间看点,结尾再看点,碰到很吸引的地方再重点看一下,觉得真不错,就会再重新仔细看一遍。《杜拉拉升职记》我开始也是选章节看,结果越看越吸引,立即变换阅读模式,从头看到尾,一个字都没拉下,而且反复看多遍。后来这本小说很快就火起来了,拍了电视剧,又拍了电影。果然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优质的东西不会被埋没。
为什么李可能把《杜拉拉升职记》写得这么好,这么受欢迎,因为她本身就做过大公司的HR。她写职场,就像曹雪芹写奢华一样,只信手拈来。
因为了解,所以真实。
如果写作者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胡编乱造一些自己都没搞明白的事情,告诉大家,事情就是这样的。这其实是对读者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什么要这样呢?
不就是想让自己看上去高大上一些吗,也不必打肿脸充胖子。你说天下大事,我醉小情小爱。你有乡野风情,我闹繁华都市。你炖鸡汤晒干货,我煎麻辣小吃。有什么关系呢?各自精彩自己的人生。
非要去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你知不知道,你露怯的样子,真的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