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通过研究多个领域的大师,总结出了强化技能的通用方法:刻意练习。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每个人都能用这个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怎么才能有效刻意练习?可以参考下面3点:
一、情境中练习
研究表明,最佳的学习方式不是独自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例如:英语学习,很多人就是做题看书,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几年下来,还是哑巴英语。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应该多创造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比如报个外教班、选择一份和外国人共事的工作,或者直接去国外待一段时间,把自己融入到语言环境里学习效率会更高。
类似的情况,很多人热衷于打卡背单词(这事儿我去年也干过),就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学英语,其实,单纯地背单词是学英语最low的一种方式,可能还不如看书做题的哑巴英语呢,起码看书做题的学习是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去学,这样记得牢也记得准,当然了,更好的方法就是上面说的几种了,希望你自己能做得到。
在情境中学习有3个要点:
1、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可以共同进步。富兰克林为了研究科学、人文,专门组织了一个七八人的圈子,每次见面都会讲自己的新发现;再比如,做题的时候,你自己作对是你自己理解了,给别人讲会会加深你自己的理解,别人提出的问题也能使你的理解更全面。
题外话:为什么组织者不能是你自己? ---- 我们很愿意去加入一些组织,去学习一项技能或者研究一个课题,很少想到自己去组织,要知道去组织的人和参与组织的人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2、找到榜样
榜样可以是人、物、书籍,任何值得你学习的事物都可以是促使你学习的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凡事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3、多情境应用
知识是固定的,但是知识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练习是为了积累不同情境下的运用经验,而不是同一个情境下的简单重复。
二、走出舒适区
一万小时理论--花一万个小时练习,就有能在多数领域成为大师级人物的希望。但是实际上,练习的关键不是时间长短,而是练习的方法。如果只是停留在舒适区,重复的练习并不能带来能力的提升,只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只表演自己已经熟练的曲子而不进行高阶练习,那么花再多时间对他水平的提高也没多大贡献。
一旦走出舒适区,过往的平衡被打破,就得及时调整,重新适应新状态,达到新的平衡。刻意练习要走出舒适区,不断接受各种挑战,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保持动力
刻意练习离不开长期的努力,但过分强调意志力的事情都很难成功,保持动力才是关键: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强化继续前进的理由:
1、消除障碍
提前把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搬离。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可以把手机上的网络全部关闭,给自己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20小时掌握一门技能。
2、设置小目标
把漫长的过程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每次都精神高度集中,专注于当前目标,每一次通关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这样,练习的过程也能像玩游戏一样让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