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被拉黑了,被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当我想起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回复她,正给她发去问候的时候,屏幕上显示了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
对方开启了好友认证,您还不是TA好友请先发送好友验证请求……
我给朋友打去电话,她气势汹汹地质问我,“你还没有回复我,为什么在朋友圈更了新?”
想起自己在朋友圈帮人转发了一篇文章,却把她的留言放在了脑后。
几天前的她发来消息,她说“在吗?”她说“干嘛呢?”她说“你到底在不在啊?”
我盯着屏幕上的三条消息不知该如何解释。
电话里的她语气讽刺,“是不是我太不重要啊?”
02
早一年前还有这样的心态,做过类似鲁莽的事。
有一位长我八岁的知己,同处于空窗期,两个人经常聚在一起,闲聊八卦,消磨时间。睡不着的夜晚只要我发去一条信息,那一端定会瞬间发来回应,我常常在这段关系中,确定着自己的重要。
然而,起初的秒回渐渐变了,变成了半天回,半天回再变成几天回。
那时她正在做代购,生意刚刚起步,而我除了工作,生活再没了其他内容。
在一个无聊的晚上,我给她发去若干信息,全部都没有回应,却看到她在网上发布了保健品的照片。
我顿时发飙,打电话质问她为何“忽视我的信息”?
她的声音疲惫,和我解释,“真的忙,还有数十张照片要发布,一大批客人在线询问,一堆商品要比价要邮寄……”
我无法理解她所描述的忙碌,一个人在屋子里赌着气发着呆,看这段友谊从亲热走向疏远。
后来我们各自投入自己的生活,因为一些事情再次联络起来,我心里的芥蒂早已散去,也亲眼见证了一个人小业主的辛苦,她从每天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回复顾客的咨询,忙着进货打包邮寄,还要偶尔去解决顾客的投诉,常常忙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成长,就是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未必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
想想那时我之所以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大概是因为我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
03
我今年才开始体验真正的忙碌,走上职业写字人的路,才知道从前对作家闲适生活抱有的想象,竟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从五月末开始在公众号上日更,日子便更是过出了忙碌的新高度。
每天写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同时担任新西兰华人报纸和国内一家公众号专栏的写手,再加上偶尔参与合集,每周的文字输出量在三万字左右,而除去写字的内容,每天回复公众号留言,每周读两本书,看两部电影,每周二学日语,经营自己的小生意,日子不允许我有半点悠闲了。
有个朋友曾经和我形容过孩子刚出生时她的状态。
她说,“特别害怕傍晚的降临,只要天黑下来,我就知道离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止住哭闹的时候不远了…”
我笑着点头,表示无比理解。
每天只要下午三点一过,我就陷入了恐惧与焦虑中,不停地催促自己赶快写稿子,也不停地确认是否有忘记的待办事项。
如果这一天到了晚上八点突然清闲,我知道一定是自己忘记做了什么事,而不是真的可以躺在床上歇一歇。
人为了梦想生活,总是要承担一些随之而来的负担以及必要的牺牲,忙碌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就是我必须要承受的负担,而人际交往就成了最大的牺牲。
每天早上睁开眼就会看到微信里二三十个人的留言,后台也塞满了读者朋友的询问,三千字的稿子等待我去写,构思和计划等着我去做。
往往在朋友圈帮别人分享文章,然后又马上转头去忙更多的事,我真的很想和那个问我“干嘛呢”的朋友好好聊一聊,但时针匆忙跑着,马上就要指向三点钟。
终于体会到一个创业的朋友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同学群里大家都说我冷漠,不能亲热地聊聊天,我很想念他们,但是因为真的很忙,才没有时间问候谁的早餐和天气。”
04
喜欢朋友天湖小舟的一句话,“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成人世界里的友谊应该理智如此,真正感情牢固的朋友不会计较陪伴的时间,而会在乎陪伴的质量。
所以啊,如果你看到哪个昔日要好的朋友,迟迟没有回复你,却在朋友圈更了新。请相信在她的眼中你依旧一如既往地重要,若有事相求她一定在所不辞,也许她只是前所未有地忙碌着,正在为一些人生中的正经事,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气。
又或许,也是时候从朋友圈走进生活里,去寻找你可以为之忙碌的事情了。
END
作者杨熹文,常驻新西兰,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出版书籍《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讲述一个姑娘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