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非凡。对于埋头苦读的高中生来说是充满向往的,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徜徉书海,与教授们探讨各种学术难题;是恣意狂笑,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奔跑追逐;是激情满满,在各种校园活动中释放青春。而对于已经毕业的上班族来说大学生活是充满回忆的,怀念那时常玩闹,毕业之后各奔东西的同学们;怀念那又小又闷,但物美价廉的大学食堂;怀念那曾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我们想象中的大学和我们所怀念的大学,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刻意美化。然而事实上呢,我们的大学真的那么美好吗?
现在的大学,似乎外表还是那个人人向往之的金色殿堂,实际上却有多少学生,在触摸到了真正的黑暗时,放弃了自己曾经羡慕向往的生活而选择沉沦放纵。短短四年的大学生涯,直接将单纯的大学生彻底改造。对于一些人来说,大学生活可能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而那些本该营造良好大学氛围的老师们,却也丧失底线,沦为黑暗的帮凶。回过头想一想,我们是否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呢?
一、热衷“副业”的辅导员
大学,除去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之外,理应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了。可是辅导员却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不是否认所有辅导员的辛苦功劳,但是摆在我眼前的,曾经作为我们的辅导员就是这个样子。
回忆起我大学时代,好像除了每次开学能够见她一面,再加上形势政策课的一面,其余时间基本没见过她。
毕业之后,曾与学生会的朋友聊起了我们的辅导员,朋友嗤的笑了一声,打开了辅导员的微信朋友圈,映入眼帘的就是婴幼奶粉代购等等消息。原来她把学生工作放在一边,竟顾得挣钱了。
二、照本宣科的教授们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的大学时代,如果说哪位老师上课有意思,能够让人真正的听进去的,竟然只有讲师的课,而所谓的教授、副教授全都是按着PPT照本宣科。
讲师一般都是青年教师,刚进大学授课的年轻教师,总是带着一种激情,希望能够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课上总会引经据典,氛围热烈。反观我们的教授、副教授,一个个死气沉沉,虽说不是按照PPT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但是也差不多了,听得学生是混混沉沉,无精打采,只好拿起手机打发无聊的时间。
后来结识了硕士、博士的师兄师姐,才知原来PPT都是他们做好给导师的,难怪教授、副教授们都读的这么慢呢,敢情之前都没看过。
三、热衷带学生做科研的老师们
科研可是大学老师最重头的工作,比教学工作要重要多了。看看教师职称评比的比重就知道了。
做科研,少不得就得申请课题,申请了课题,就得找人帮忙做调研、写文章。老师们当然不愁没有人,一个个等着保研的好学生正乖乖地等着老师们挑选呢。
可怜的好学生们,冒着严寒酷暑去给老师跑调研,辛辛苦苦地修改着文章,希望能够发表,给自己的简历上添上一笔。
回过头来一看,文章发了,老师们只是动动嘴皮子,指导指导你改哪一块,就坐享其成,冠上了第一作者的称号,而真正写了文章的学生,只能是第二作者。
这在学术圈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了,发表核心期刊,除非你有大才,否则,在本科阶段绝不可能绕过导师挂上第一作者。
还记得一次课堂讨论,我们需要挑选一篇论文,进行课堂讨论,我挑了一篇我认为特别有意思、有深度且又值得讨论的一篇论文,待我在讲我的这篇论文时,授课的老师指着一位博士师兄说,这是他硕士阶段写的论文。我有点傻眼,就是因为第一作者上挂的是一位业界大牛的名字,而第二作者才是我那位博士师兄。
这种情况,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甚至是博士来说都是太过稀松平常了。
四、高调“受贿”的老师们
在未进大学之前,都以为大学老师都是有着文人的风骨。可是现实却是狠狠扇了我一巴掌。吃拿学生的东西都是太正常不过了。
还记得刚入学的第一天,就看到很多同学,拿着自己家乡的特产,敲开了老师办公室的大门,片刻后,老师谈笑风生地把学生送出了门外,把礼物留了下来。班干部、学生会已经为他留下了一个位置。毕竟,这个学生会来事。
五、爱搞“师生恋”的老师们
“学术圈”不太平。近年来,高校教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屡屡曝光。这也反映了大学老师师德的问题。老师该不该和自己的学生谈恋爱。
“性骚扰”指的就是单方面的,但如果老师和学生两情相悦,“性骚扰”就成立了,反而很有可能成为年轻的、涉世未深的学生们眼中的“佳话”。
高校里成为了部分学术大牛喜逢第二春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有无数相信、崇拜他们的女学生,成为了大牛们二婚的“小娇妻”。
虽然我遇到过这些“老师”为人所不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是有很多品德高洁的老师,愿意去认真地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愿意坚守底线认真做学问,愿意去用一己之力改变大学风气。要相信,即使我们身处充满恶意的世界,但是总会有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去相信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