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两位作者: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William Stixrud,PhD):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他的演讲涵盖了青少年脑发展、冥想、压力作用机制、睡眠缺失以及新技术对大脑的负面影响等领域。他还发表过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科学论文。
奈德·约翰逊(Ned Johnson):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PrepMatters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受欢迎的演讲者;还是青少年在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方面的导师。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时代周刊(Time)》、《华盛顿邮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推荐报道过他的工作成就。
本书的目的:给读者立刻可以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教你如何让孩子走上自律自控自主的成功道路。
“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的心声,而且很多家庭也是这样去做的,尽了全家最大的努力,倾注了一大家子的心血为子女提供学区房、课外辅导和各种技能培训班等方面的支持。但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这大量而又沉重的爱,反而给子女和家长带去长期的压力,这压力逐步积累,从量变形成质变,最终带给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悲剧。现在大家也应该经常能听到初高中,甚至小学生,出现自残、跳楼等极端行为,舆论往往认为是现在的小孩子抗压能力不行,但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反省过,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不妨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建议去思考和尝试,没准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控制感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不是很重要,我相信大家应该会认同。一旦缺乏对自身的控制感,人就会处于压力之下,身体状态和心境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成年人是如此,何况心智还在发展的孩子。(有的人要到33岁才能达到对情绪的完全控制,是不是很惊讶!)倘若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也往往因此变得过度被动和顺从。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孩子就没法完成自我发展。在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不管孩子的成长背景如何,内心的混乱总是会带来伤害。
第1章 天底下最让人紧张的事
人类压力研究中心总结了那些给生活带来压力的事情,并将其缩写为NUTS
新奇(novelty):你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
不可预知(unpredictability):你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
对自我的威胁(threat to the ego):你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质疑。
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你感到几乎根本不能驾驭局势。
其中,控制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掌控的,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将餐盘里的蔬菜一分为二,再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掉哪一半,才是让一个挑食的五岁小孩吃蔬菜的最好方法。
既然压力对孩子伤害这么大,那么我们尽全力保护好孩子,不要让他处于压力之下,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吗?而事实上,如果孩子长期被屏蔽在压力之外,接触不到导致焦虑的情境时,这往往会让他们在焦虑时情况更加严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才能成功地应对压力,也就是培养出较高的压力耐受性。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压力的情况下感知到自己处于一个可以掌控的状态,那么有朝一日,就算处于不可控的状态之中,他的大脑也能更好地处理压力。这就是让孩子获得对压力的免疫力。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可以让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压力下,而应该尽量避免什么样的压力。正确的理解压力:(1)正向压力,让孩子能够承担风险,并表现得更出色,比如正在筹备戏剧表演的孩子,一开始有压力,但最后会收获表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可承受压力,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出现在孩子身上,可以提高孩子的韧性,关键是必须要有成年人提供支持,并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压力与恢复元气。比如父母争吵离异,家人离世等,这种关键时刻,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并进行疏导,正确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压力较大的情况变为可承受压力。(3)毒性压力,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比如目睹严重的侵害事件,或长期处于某种日复一日的压力情景中,且无人支持和疏导。
不同时期的大脑对压力的敏感性也不同,最为敏感的几个阶段,(1)产前阶段,(2)儿童早期,(3)青春期阶段。
只要是正常的青少年,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都会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这是由青少年的大脑决定的。因此当你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冲你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想发火,而是他被大脑中的激素控制了。同时,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很容易让青少年焦虑或抑郁,因此他们需要家长给予理解和支持!
作者给出的行动建议:
1.把你孩子能够支配的事情列成一份清单。想一想,还有什么是可以再添加进这份清单的吗?
2.问问你的孩子,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觉得自己可以说了算,可现在他却管不着的?
3.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意措辞,尽量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4.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0岁以上,那么可以跟他聊聊那让人感到压力的4种情况(NUTS),让孩子对压力有个认识。
5.如果你的孩子似乎非常焦虑,请求助医生。
6.面对那些特别容易伤心的孩子,你可以让他知道他很安全,而且你也在他的身边,但不要向他做什么过分的保证,更要让他知道你对他有信心,相信他有能力搞定生活中的那些压力的能力。不要试图替他去解决问题。
7.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将孩子与压力完全隔离开来了。
8. 让孩子做下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了解一下你孩子的心理控制源。
以上是书中前言和第一章的内容介绍,因为想把本书较详细地分享给大家,因此会分成几部分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后续会继续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
附件: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
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Adult 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scale, ANSIE)是在1969年由 Nowicki和 Stricland两人负责编制的,其心理控制源术语来自 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们将心理控制源分为内控和外控两极,外控是指个体认为事情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信念,内控是指个体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该量表共拥有40个题目,让被试人员回答“是”或者“否”,第2、4、6、9、13、15、20、22、25、26、28、30、32、34、38、40题回答“否”得1分,其余题目回答“是”得一分,得分的取值范围在0(内控)到40(外控)之间。
指导语:本测验共有40个问题,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是”或“否”选择,在后面相应的选项上划√。答题时不必作过多的考虑,因为这些问题的肯定与否定均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您认真、如实的回答就是最佳答卷。
1.你是否相信,大多数问题只要你不是敷衍了事,就会自行解决?
2.你是否相信能使自己不患上感冒?
3.是不是有些人生来就走运?
4.大多数时间,你是否认为获得一个好分数对你意味着一件大事?
5、你是否常因为错本不在你的事而受到责备?
6.你是否相信只要一个人努力,他她总会顺利过关。
7.你是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不值得努力尝试,因为事情从来不会如愿的?
8.你是否觉得如果早晨开端顺利,那么不管你做什么这一天都会一帆风顺?
9.你是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会倾听你所说的话?
10.你是否相信,盼望会带来点好的结果?
11.当你受到责备时,是否常常出于一些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否发现很难改变一位朋友的想法(观点)?
13.你是否认为,士气比运气更有助于一个球队获胜?
14.你是否感到,想改变你父母的任何看法简直是不可能的?
15.你是否认为,父母应当允许孩子们自己为大多数事情拿主意?
16.你是否觉得,当你做错什么事时,你几乎没办法加以改正?
17.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生来就擅长体育运动?
18.是否同龄的大多数人都比你强壮?
19.你是否觉得,处理大多数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不去理会它们?
20.你是否觉得,在挑选你的朋友时,你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1.如果你找到了一株幸运草,你是否相信这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22.你是否认为,你做家庭功课与否,同你所得分数的高低有关系?
23.你是否觉得,如果你的一位同龄人冲你发脾气,你没办法阻止他/她?
24.你是否佩戴过什么幸运符?
25.你是否认为,人们喜不喜欢你,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
26.如果你向父母求援,他们是否会帮你?
22你是否觉得,当人们对你不友善时,通常根本没有任何理由?
28.你是否认为,多数时间今天你的所作所为可以改变明天可能发生的事?
29.你是否认为,如果倒霉事将要发生,那么无论你如何阻止,也还会发生?
30.你是否认为,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31.你是否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家中根本没办法做到随心所欲?
32.你是否觉得事情之所以有了好结果,是辛勤努力的结果?
33.你是否觉得,一旦某位同龄人要与你作对,你还真拿他(她)没办法?
34.你是否觉得,让朋友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很容易?
35.你是否常常感到,在家里你对准备吃什么很少发表看法?
36.你是否觉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对此无能为力?
37.你是否常常感到,用功也没什么用,因为其他人本来就比你聪明?
38.你是不是相信事先做好计划会取得更出色的结果
39.大多数情況下,你是否感到你对家里决定要做什么事没什么要说的?
40.你是否认为,做个聪明人比走运更好?
趋向于低分者内控倾向高,个体在归因时更倾向于内部归因;趋向于高分者外控倾向高,个体在归因时更倾向于外部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