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较快的速度检视阅读完这一章,按照大神的思路来写一下本章检视阅读的感受:
一、检视阅读的收获
1. 本章的结构
作者一上来先强调书籍分类的重要性,然后举了很多例子说明读者可以借助书名来判断书籍的分类。作者把书籍大致分为虚构的小说类和说明性的论说类作品,论说类的作品中又分为实用性作品和理论性作品。最后再把理论性作品细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三类。
2. 本章的关键点
作者在这里又强调了检视阅读的艺术,分类应该是在检视阅读的时候完成的事情。在检视阅读的时候,通过看书名,看关键词和关键段落可以判断出这本书的大致分类。如果实在不确定,还可以看下建议上架类型。作者提到要对书籍进行分类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前提,比如说要知道这本书是讲心理学的,那你得大致知道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动机等的科学。
3. 检视阅读的基本收获
第一个收获,开篇出现了分析阅读第一条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第二个收获,理清楚了作者对于书籍主要是分成哪几类,对于每一类的具体界定是怎样的。
第三个收获,知道了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哲学会以生活中的实例论证,而科学是以特殊经验的结果来举证。
二、大神领读后的感想
1.四个收获
(1)这一章节可以理解为分类在阅读中的一个具体的应用,如果先理解理论的本身,即理解清楚分类是什么之后,再结合阅读这一点去理解,会简单很多。
(2)分类的3个关键要素:“对象”、“我”和“分类标准”
“对象”,一个是指“对象”本身,就是它的客体存在;另一个,是指经过符合分类标准的“X”,也就是说经过我们初步分类之后得到的这个“X”,这是“对象”。
“我”需要做的是,初步将“X”这个东西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分类背后的这个规则来确定一下这个类型里的事情要怎么做,最后再按照这个规则去执行。
“分类的标准”,包括两个,一个是标准本身,还有一个是标准背后的规则。
(3)分类系统经常崩溃的话,说明你的整个分类是有问题的,最主要的是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出了问题。
(4)分类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类别的书籍不同,我们的阅读方式不同;不同作者处理不同类别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的阅读方法不同。
进行初步分类的充分条件是:你要看书,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要看目录,要看前言,还要看章节。分类的必要条件,其实就是分类的标准以及标准背后的规则。
2.三个感想
(1)体会到在检视阅读之后,自己跟大神对于“分类在检视阅读时完成”这个看法同步了!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一个点,但是能感受到检视阅读,主动阅读带来的思维层面的变化,现在阅读会多思考一下背后的问题,并且自己把解答写下来了。
(2)在书名这一小节上跟大神理解有偏差,我认为是借助书名可以判断书籍种类,忽略了作者还提到有的书名是看不出书籍种类的。但就算有的书名不能有效判断书籍种类,也不能忽略一本书的书名,因为书名概括了这本书主要是讲什么,把书名都理解错了的话,这本书的主旨也就抓不到了。
(3)大神在60页的第二段这里整理出了一个“分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而我整理出的是作者给书籍的大致分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跟大神之间思维水平的差距呀。
3.两个改变
(1)基础分类标准模版已经跟着老大的步伐,先抄了一个来,然后在不断崩溃调整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分类。不过这个分类最大的体现是在时间管理上面,我的时间记录一直做得不是很好,要找出做不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
(2)以前看书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一下这本书大概是什么类别的,但是没有很清楚分类之后是要怎样,还是对所有类别的书采取一样的阅读方式。现在知道了,分类过后要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4.一个行动
把之前学到的技巧步骤,比如检视阅读五步法,写出来贴在面前的墙上,以便看书的时候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