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快速了解剧情,可以从第二部分看起)
这部电影推荐看两遍,第一遍,用来惊讶于真相与反转性的结局;第二遍则适合后知后觉影片中耐人寻味的蛛丝马迹。
导演几乎在每一帧画面的设计上都留了伏笔,透露出十足的悬疑色彩;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加注在男主身上的窒息感也将呼之欲出。
一、剖析
从悬疑片的角度来解析这部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粗暴:黑人男友随白人女友回家,历经被催眠、被拍卖,险些被实施脑手术剥夺主体意识,最后反杀逃生的故事。
而作为一部被提名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成本电影,没有明星大腕的助阵,没有知名导演的加盟,其成功几乎与演员、阵容、流量这些东西无关,究竟是什么让它成为当年烂番茄新鲜度100%的影片呢?
我想,应该是合理性。
悬疑片不同于恐怖片、惊悚片,它本身需要很强的说服力,以便经得起观众的反复琢磨,堆砌血腥、暴力的镜头在悬疑片中并不占据优势。反观许多以悬疑为噱头的影片,之所以给人头重脚轻、混乱的感觉,大多是这个缘故——混淆了悬疑片与恐怖惊悚片的构成特点。
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为了营造悬疑气氛,直接套用了综艺片剪辑师的逻辑,也就是,以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视角故弄玄虚,最明显的做法就是打乱时间顺序,或是组合使用顺叙、插叙、倒叙手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初次观看时,看的人将很难完全集中精力于影片内容,在渐渐被消耗掉好奇心之后,任何人都恐难有再看第二遍的欲望。
而这部影片的导演成功规避了上面谈及的雷区。首先,影片中未见大段打斗、暴力镜头,取而代之有一种近乎平铺直叙的干净利落,这使它具备了成为一部悬疑片的基础条件。采用符合大众认知问题的逻辑顺序,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影片的理解难度,又增加了观看舒适度。
另外,电影素材的选取上,也是极其贴近人们的认知水平。男主角的黑人身份和白人女友,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种族歧视;童年母亲车祸阴影,让我们对他有心理创伤的事实容易接受;女主擅长催眠的母亲、外科医生父亲,让我们对男主深陷险地更为深信不疑…….这些司空见惯的人物、事件、经历,以某种方式组合串联,产生了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感输出。
无论是拍摄镜头、叙述逻辑还是情节素材的选取,导演始终在“合理性”的范围内大做文章,给予读者更多的共情,让其反复产生一种“原来那个画面是暗示了这个”的感觉,这也是更多观看者选择二刷、三刷的主要诱因之一。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部需要读者思考来升华的影片。导演的拍摄手法更像是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有问有答。客观来讲,这种“合理性”不在于提供一个100%合理的答案,更与科学性无关(比如“凝固程序”——即通过外科手术将病人的意识移植到另一个身体),而在于导演政正面安排、给予了观众迫切需要答案的回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于形容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影片过于圆满的解释,不仅压缩了留白空间,而且无形中缩短了观众的思维链条,使它终究只能成为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陪跑。
二、解说
“你永远不会知道游戏开始的时候,它会怎样出现;也不会知道它将如何收尾”,是我对这部影片的最大感受。
当男主还沉浸在与白人女友的男欢女爱中,捕猎游戏已经开始了。
01回家
电影的开头,是夜幕中一段电话对话,
从内容看,是黑人小哥被女友要求到一条陌生街道,小哥有些惊慌失措。不知何时,路边停驻了一辆老式白色轿车,伴随着想起的诡异音乐:
un rabbit – run rabbit –Run! Run! Run!
跑啊兔子-跑啊兔子-跑跑跑!
Run rabbit – run rabbit –Run! Run! Run!
跑啊兔子-跑啊兔子-跑跑跑!
Bang! Bang! Bang! Bang!
砰!砰!砰!砰!
Goes the farmer'sgun.
农夫开枪啦。
紧接着,是黑人小伙儿被蒙面人突然背后袭击,打晕后装入车里带走的画面,随着车子扬长而去的背影,镜头转入了男主。男主是一位黑人摄影师,正在收拾行李。门铃想起,是白人女友拿着面包来了。原来,二人计划今天回女友家里度周末,男主正因耿耿于怀女友父母而有所忧虑。好在女友安慰开导,二人踏上归途。
在路上,一只鹿撞在了飞驰的车子上,男女主角被惊到,下车后查看车子状况,并报警。从男主看即将死去的鹿的眼神中,可以发现他身上是独有的悲伤感。在警察向女主询问了基本情况后,突然转向男主,要求其出示证件,男主正准备拿出身份证,却遭到女友的强烈反对:
警察并未继续索要身份证,这意味着男主的身份不会被这里女友一家人之外的其他人知悉。其实,女主竭力避免男主被查看身份,目的只在于避免惹上人员失踪调查的一系列麻烦。
到了女友家,简短的寒暄过后,女友父亲带男主参观房子布局,并介绍了家庭成员:
所谓的“继承父业”,通过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也就是这项“凝固”程序的接班人。
在介绍完家庭成员后,女主父亲饶有兴趣得说到房子,暗示了此处的隐蔽性:
晚饭时间,女主弟弟并不友好的发言时刻挑衅者男主,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好战自负的人。
不得不提女友家里的两个“外人”,一个是黑人女仆,一个是黑人男仆。二人十分古怪,有着与年纪不相符的老态和与黑人截然相反的习性。面对周遭,男主一头雾水,却又毫无头绪。
02 party和宾果游戏
第一晚,男主因烟瘾而失眠便下楼出门踱步。庭院中,男仆径直向自己冲刺跑来又擦肩而过,女仆在夜里照镜子的诡异场景,都让男主心生疲惫。
回到屋内,恰逢女友母亲,邀请自己进到会诊室,二人又谈到催眠戒烟。女人手里的咖啡杯取代了大众印象中的怀表,茶匙敲击的声音成为催眠工具。
陷入被催眠的男主,被女主母亲用催眠术唤醒了童年母亲离世的心理创伤,全身失去知觉而动弹不得,进而被关进所谓的“暗门”。女人擦去男主满眼恐惧的泪水,等男主再次睁眼,已是第二天的清晨。
男主从和男仆的对话中,了解到自己昨夜的确进去过会诊室内,更加坚定自己被催眠了,但昨夜的事情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记起。在和女友诉说过程中,女友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而院里开始多起来的汽车声,宣告了周末party即将开始。
在满是白人的Party上,因为黑人的特殊性,男主十分不自在,便以拍照作为掩饰。无奈之际,遇到了一位黑人兄弟,他热切的打招呼,而对方似乎忘却了黑人的某些习性,就像男仆、女仆一样,满脸老态,有着黑人血液格格不入的行为特征。导演用一个打招呼的细节强化了主角的不明所以:
男主匆匆上楼去,此时家里的宾客都在似有若无地观察着他:
男主越发不安,打电话和胖子朋友谈及遇到的这个男人,朋友认出正是失踪的乐队成员,并提出了白人把黑人当做性奴的说法。为了弄清事实,男主拿着手机,准备偷拍,而未关闭的闪光灯,不仅让他暴露了痕迹,也造成那个黑人像是发疯似的对其大喊“get out”:
被女主母亲带回诊疗室后,男人平复下来。女主父亲宣称这是癫痫病症状,男主心里对此并不相信。此时,女主父亲为缓和气氛,宣告了宾果游戏的开始,事实上,也是在向女儿暗示,男主拍卖会的开始:
接到暗示的女主,带着男主来到湖边,此时的家里,正在上演一场交易,交易的对象正是男主的身体,与男主有一面之缘的那位双眼失明的艺术馆主成了最后的买家。而对此一无所知的男主,打算着和女主离开这里。
03真相
意欲离开的男主发现了女友房间的一扇小门被打开,探身进去发现了女主的秘密——和众多黑人男性、女性的合影,包括男仆和女仆,不难猜到,女主对自己撒谎。但男主顾不上考虑为什么,唯一想的是快点离开。
取了包回来的女主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考,他装作若无其事的发问女主是否找到车钥匙。
慌忙下楼中,男主发现女主父母和弟弟开始原形毕露了,此时,他并未意识到女主也是这群骗子的一员,仍在催促其寻找钥匙,一秒变脸的女友,彻底宣告了他的处境:
敲击咖啡杯的的声音,让男主像一块木头一样,栽倒到地,随机陷入催眠中的“暗门”,彻底丧失战斗力。再次醒来后,是两段电视播放的画面,来自女主祖父和拍卖会买家,向他说明了“凝固程序”的本质和目的:
男主几乎陷入绝望时,发现了沙发上被扣出的棉花,心生一计,用此堵住自己的耳朵。电视里又响起了咖啡杯的声音,男主继续被催眠,只不过这次是假装的。
04反转
假装被催眠的男主成功反杀女主父母及弟弟,并拿着弟弟口袋里的车钥匙,开车准备逃离。镜头拉到副驾驶上,一个面具赫然入境,原来电影开头的蒙面人正是弟弟。正要冲出院落之际,女仆迎面撞上车子,巨大的声响引起正在搜寻下一个作案目标的女主的注意,随即一句“奶奶”,道明真相。
男主基于对母亲死亡的愧疚,还是将女仆救至车内。醒来的女仆反击男主,因为女仆的身体早被女主奶奶的意识控制:
最终女仆不堪撞击而死,受伤的男主拨打了911。女主尾随而至,车子被迫停在路边,女主则让名为男仆,实为祖父的黑人去追击男主。
被按压在地的男主,拿出手机,按下快门,闪光灯的闪亮使男仆出现了短暂的意识恢复,随即骗取了女主的枪,并射击了女主,之后开枪自杀。
虽然男主准备掐死女主,但最终难以下手,而此时,警笛声响起。
女主开始呼喊救命,男主举起双手。在所有人以为警察会出现时,出现的是另一个身影,正是男主的机场朋友,那个看似玩世不恭的胖子:
最终,电影的结局也是大快人心:男主和朋友离开,而女主也因留血过多死去。因为没有身份记录,男主大概率是不会因为黑人身份而背负法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