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若说:“信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这样的诺言就会得以实现;恭敬的心符合礼仪准则,就可以避免遭受耻辱;所依靠的都是亲近的人,这样的人就有了依靠。”
【我思】
又是“有子”,不是“孔子”。
01信近乎义:不轻诺、不妄诺
俗话说,人只要立得住,就不会有大问题。而信正是能否立得住的关键支撑之一。
但诚信给人的感觉很难做到。除了“言必行,行必果”的要求,还有一点很容易忽略。那就是“轻诺者必寡信”。
诚信者都会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但轻易许诺的人不会,反而给人一种虚浮的印象。某音博主说到印度的国民性格,提到他们总说没问题没问题,结果一般都是给一个差不多的结果,甚至给你挖个坑也不一定。我对印度人是不了解的,只能道听途说一下。
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仿佛宇宙都是他们家开的。某某领导跟他是铁哥们,跟某某老总熟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但如果真信了他的鬼话,托付其办事,他又各种推诿,人品再次一点就是拿钱不办事了。这类人的口头禅一般都是“小事,包在我身上,帮你摆平”之类的。
姑且不论是不是真的能帮你办成事,但这类“天大的难事到我这都是小事”的做派,总给人不踏实的感觉,说不定也只是想骗一顿酒喝而已。
重诺的人从不轻易许诺,也不说大话。因为守诺的一大前提就是诺言要合宜。合宜的意思不单单是做得到,还需要考虑可不可以做。
儒家的义不是梁山上的忠义堂,也不是《古惑仔》中的提刀干架。不同于绿林草莽,快意恩仇,为兄弟两肋插刀,万死不辞一类的“兄弟义气”,儒家的“义”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谓天下合宜之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还没好好读过《孟子》,所以不能很好地谈谈义这个概念,只能有个大概的理解,不知道是否合适。
类似的词语,我在《菊与刀》这本书中看到过“义理”。义理属于日本人独特的道德义务的范畴。义理有别于我们中国的“义”(我们很少用到义理这个词,但日本非常常见),凡事愿意做的事情都不叫义理,义理就是指不愿意做但是又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不做会受到可怕的谴责。义理似乎是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因之一。
02恭近于礼: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谦恭的人总会有好的人缘,但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是企图单纯依靠谦恭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帮助。这样的谦恭可能只是一种卑微,得到的也不是别人的认可和帮助,而是轻视甚至是无视。
电影《绣春刀2》中,张译饰演的陆文昭有一段跳水捉鱼的戏,最后他成功讨到了一件差事:捉一只三足金蟾。陆文昭看似成功了,但我观影时陆文昭这种尘埃中的卑微,既是因为魏忠贤的滔天权势,也感受到了一种鄙夷和无奈。
生活中很多人拿这种方式作为成功的“法门”,但说到底,“恭”只是锦上的花,大人物看重的还是价值。
酒桌上最无趣的是哪类人?举杯敬酒,一句话不说,又或者直接一句“我干了,您随意”,仰头干杯。被敬的人莫名其妙,怎么突然找我喝呢?是想灌醉我还是单纯喜欢喝酒呢?然后就会敬而远之,因为很少有人喜欢被灌醉。但如果一个人敬酒,总能有一套说辞,不管是“很高兴您能来指导”还是“第一次见到您,不甚荣幸,短短一天让我受益良多”,敬酒也就不会让人觉得生硬尴尬。如果再老练一点,“祝酒词”能说到对方心坎里,对方不仅会高高兴兴地喝下这杯酒,更会记住你这个人。下次相遇,他可能记不住上次喝的什么酒,却能记住你是个有趣的人。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的故事。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我们熟知的“贵人”身边绝不会仅仅只有我们,而是围了更多人。谦卑不足以让贵人对你有印象,相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人倒是能脱颖而出。
03因不失其亲:不要忽视亲近的人
古代,亲族或者叫宗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脉资源。
《史记》中有一个记载,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群臣辩论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其中博士淳于越有一段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虽然历史证明了郡县制是更好的选择,避免了华夏大地诸侯争霸,成为欧式城邦那样的局面。但就当时绝大多数的人看来,分封制也有一定道理。“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估计这也是武王分封亲族为诸侯的用意所在。
稍微回想下古今官场,领导大多数都喜欢用亲信。说得不好听是结党营私,会造成朋党之争。但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领导要提拔一个人,是会选择毫不了解,能力突出的人还是一个知根知底,能力尚可的人呢?
我不是领导,没有经历。但从责任方面考虑,应该大概率会是后者。我不是提倡任人唯亲,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提拔举荐都是负有责任的。所荐之人一旦出现问题,即使免予责任追究牵连,起码也会被贴上识人不明,所荐非人的标签。
而具体到我们这样的平凡人,“因不失其亲”的意义更多在于不要忽视家人,不要把家庭当树洞。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把坏情绪都留在家门外,我们也可以做到“亦可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