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我们通常在做事的时候会给自己设置很多的指标来衡量自己完成的情况,比如:工作上我这个月完成100%任务量,我每天完成5%任务,再比如:生活中我目前110斤要求自己2个月瘦10%即11斤;我要求自己每天坚持跑5公里,控制每天摄入的卡路里为原来的一半。这些都是我们用来要求自己达成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最后的结果如何?让我们结合原文一起来审视一下我们的指标?
(what)指标分为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我们先要区分好哪些是滞后性指标,哪些是引领性指标。
(how)(1)滞后性指标就是结果指标,比如刚才说的这个月完成100%任务量,当到最后完成了多少可能是100%,也可能是80%,这些都已经是结果,不能改变。包括上面说的2个月瘦10%即11斤,但这个瘦多少的时候,这个结果已经产生,我们没有办法在改变。
[if !supportLists](2)[endif]引领性指标就是过程指标,它可以预见最后的结果,并且指标发生改变的时候,结果也会随之改变。还用上面举的例子:我每天完成5%任务,其实它是过程的管理,每天完成5%,一个月20天工作日,我就能完成所有任务,如果我没有按照这个指标去完成,每天只做了1%,这就意味着我这个月的任务完不成,如果我每天超额完成,将缩短我完成的时间。每天坚持跑5公里,控制每天摄入的卡路里,这也是过程指标即引领性指标,更具我们自身的状况,我们随时可以做相应的调节。
(where)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给自己设置这样或者那样的指标,但真的到最后的效果如何呢?不难发现引领性指标更能帮助我们完成心目中的目标,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总总原因,我们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来达到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做指标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引领性指标。
A1:指向过去:
故事:我是一个销售团队长,每个月都会有任务指标,比如上个月2020年一月,公司要求团队完成300万的保费,公司是按照每个人成长20%,算出来的总和。2019年12月20号,我带着小组成员一起做了个人保费的目标,根据他们每个人的过往工作情况增加20%保费量下达的任务。因为春节放假,后面又来了疫情,最后的结果是只完了60%。
结合原文:一月份保费目标300万是滞后性指标,实际完成了180万,当这个指标出现的时候,已经是结果没有办法在改变。
反思:应该在工作的时候关注好引领性指标,过程指标。每天要求他们完成多少的拜访量,积累了多少客户,每个客户的保费产能是多少。每周进行追踪和汇报。
A2:面向未来:
开始复工应该在3月份,复工后的周五带着大家一起开个会,就这次疫情对我们每个人工作完成情况做一个总结,接下来的3-4月份如果就1-2月份的损失做上弥补,每个人的保费缺口是多少,就缺口,我们需要增加多少的客户,细化到每周需要完成多少的保费,每天需要见几个客户。以每周完成的保费量和每天面见客户的数量作为团队指标,实时追踪成员。
反思:每次的滞后性指标可以作为我们最终的目标,但我们需要重新设置更加详细的引领性指标(过程指标),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抓手,同时当指标出现偏差是,我们还有补救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