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成于2017/11/30 15:11
前面几篇陆续分析了一些原因,也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公司创立起来是很艰难的,发展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要往下走,倒闭也是很快很有可能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文章和数据在报道分析说,百分之八十的公司都是成立三年内倒闭的,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下面重点说说所在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第一,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
这个是近年来有点火的一句话,不过也确实道出了很多老板的软肋和无知。很多老板看似很勤奋,从春夏到秋冬,从月初到月末,从周一到周五,有些甚至到周日,从早到晚,员工看了确实觉得这老板当得辛苦。
但是细想,很不对劲,既然这么勤奋,公司几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起色,有些甚至摇摇欲坠,说到底还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发现一个本末倒置很严重的问题,这些老板重形式轻内容。高层该考虑战略问题却每天去做执行,基层该做执行的却每天让考虑战略问题。
譬如笔者所在公司老板,每月在统计销售数据,每类货物卖了多少,整整几页纸,甚至还给我们看(不然我们也不知道,哈哈)。这个本来应该是财务部门该做的事,老板应该只看报表就行了。
有人会说小公司的老板比较辛苦,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不否认确实比较辛苦,但有没有考虑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就是战略的懒惰了。
首先,这些公司不是第一年成立了,都有好几年了,完全可以建立一套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制度,在公司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就可以了。
其次,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监督执行,赏罚分明。所谓管理,就是制定标准;领导,就是带头执行标准。在没用规则标准的情况下,全凭老板的个人好恶和当时的心情来判断是非,难免会导致感情用事,跟老板亲近的会获得较好的条件和待遇,坚持原则和有是非观念的员工就难免会受排挤,不受老板待见。
最后,管理者要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好话谁都爱听,听着也都舒服。所谓“忠言逆耳”,员工为啥要冒着让老板不高兴的风险去说那些逆耳的话,肯定不是员工要去找刺激,乃是老板被某些人和某些人所描述的现象所蒙蔽,认为前途一片美好,突然冒出句“童言”,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这下世界安静了,大臣也慌了,皇帝沉浸在一片美好中突然美梦被打碎,肯定是不悦的。然后也不能说自己没有穿衣服,不然不是承认自己傻然后被大臣蒙蔽了?
愠怒之色瞬间腾起,当大家的面说自己没有穿衣服,丑态毕露,不是让老板难堪?老板肯定会让你不痛快,认为你这是跟他作对。这么美好的画面你不去跟着享受就算了,竟然还在找借口找理由!
呵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二,高层不务实,沉浸在自己设想的美好之中。
自信和激情,作为创业者当然要有,并且还要感染员工跟着你一起信心满满的干起来。但这种自信要建立在真实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需求上,而不是自己想象的市场需求。可怕的是老板还在不断放大这种美好,无限的创想遨游。
这种热气球式的自杀式想象,无根无据,根本就不着地。气球终归是气球,充的是气,热气球还得加热,可以把自信当做“气”,激情当做加热后的“热气”。当然用热气球可以升到一定的高度,带你去领略一番美好,但是往上不是燃料不够,就是“高处不胜寒”,最后很可能就是“球毁人亡”。
一般的市场作战思维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调研,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但这公司就很奇怪,老板很有自信,觉得自己是能教育市场还是想培训市场咋的,觉得自己生产的都是市场需要的,客户不需要,去说服客户需要。
业务员跟公司汇报,就说你们去找那种需要我们产品的客户,去找跟我们志同道合的客户……
先不论这个公司的产品供货价是一般市面上产品价格的两三倍,这个在市场还是空白期,还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是可行的,就算客户觉得贵也只能进你的。因为市面上还没有同类的替代品,只有你一家,别无分店,你卖多高都可以,因为是卖方市场。
价格高,相对应意味着利润也高,势必会引发大量竞争者进入,价格战也是必然的。在一个谈不上忠诚度的品牌和市场里,低价当然是更有优势的。就算是你先跟这些客户合作的,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是在现实面前这些都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在利益面前谁都不会含糊。
老板就开始打包括感情牌的各种牌了,什么合作这么久了,我们的模式不一样,我们在当地设有办事处和服务,我们团队要生存要发工资,我们工艺不一样成本高……
然并卵,还是被市场无情的抛弃和驱逐了!
第三,公司用人不善,识人不明。
前面公司主要人员介绍中,有个R副总,号称是中国最高学府某某管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然其在公司的四年半里,除了拍马屁打酱油,就没干过实事。每天在自己独立的办公室里,关着门嗑着瓜子,或是做一些让老板高兴的表面工作。老板在公司时候就绝不走得比老板早,老板走的时候看没走问他,就说在加班干个什么事,但是老板前脚刚走,不到两分钟立马开溜。
这种表演让旁人看来确实好笑,更受不了的是在开会时候,老板开完场基本就是R副总的主场。对老板极尽阿谀奉承,说W老板是他见过最好的老板,愿意跟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等公司做大上市了,大家想跟W老板坐一起都没这个机会,去别的公司别的老板也不会跟这个W老板一样,大家一定要好好干之类的。
这些当然拍得老板非常舒服,也很受用,收益非常明显。R副总虽然只是打打酱油拍拍马屁,工资待遇随之水涨船高,股份也从开始的2个点到了后面的8个点。
嗯,这老板确实不错,不光交流思想,还分享股份!不过只是对某些人说的,然后R副总最开始负责的阿里巴巴就交给他老婆了,争取到不低的工资不说还在家里上班,都不用来公司。后面电商两个同事离职前后把他小舅子也拉来了,负责天猫淘宝的运营。
在拉来他小舅子差不多大半年后,估计后事也安排得差不多了,他小舅子也差不多混熟站稳了脚跟。我们这位R副总对不起这位他见过最好的W老板,终于在17年3月底辞职另谋高就去了。
Y设计师和L经理大致跟R副总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毕竟还是老姜辣嘛!
作为一个公司当然各种人都有,但不能全是一类人,不然就完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根源出在哪,相信大家大概也都能看明白了吧?
第四,与员工争利,人心涣散。
前面说到的三点,势必会导致这些所谓的管理层和高层要与员工争利。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分,不是你多就是我少。高层分赃不均肯定会内讧,那只有给基层少分或不分了。
基层是干活出业绩的,基层拿不到自己应得的,肯定会没激情和斗志。时间一长,不是人心涣散就是业绩下滑,然后也会影响管理者自己的那一份,僵局之下就会形成拉锯,精疲力竭之后不是你伤就是我亡。
正常情况下,员工的福利待遇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某些做出贡献的老员工更是要优待。无差别对待,个人认为只适合教育,不适合公司。
扯淡的是这个W老板,你跟他讲特殊情况,他跟你讲制度,当你拿出制度来讲的时候,又说是特殊情况。简直就是侮辱员工的智商,把员工当傻X,典型的耍流氓。
公司能发展壮大肯定是有一定内在的逻辑和规则的,而不是靠讲理想和理念。忽悠和吹嘘能发展一时,发展不了一世。大公司也不是一下子发展壮大的,或许有各种流传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一个公司越发展越困难,肯定有各种笑柄在回荡。
当一个公司倒闭时,不应因决策失误而悔恨,不因众叛亲离而羞耻,而应该大胆说出来:试图教育市场和员工,反而被市场和员工教育了,这回重修应该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