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先生《诗经点醒》提到了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诸文化起点源头性的差异。站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回头望去,一番对比后,确实更加体会到了华夏文明的“独特”生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性?流沙河先生从那个时代先人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上分析答案,但他说自己也不是很明确这个答案。
流沙河先生是中国国学界的泰斗,或许这个寻找答案的工作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任务,流老抛出的这个“溯源”寻找答案的接力棒,逆风斗胆尝试分析一下:
《诗经》产生于周的近六百年里,之前所经历的朝代逆推而上分别有商、夏,再至上古禹尧舜,再往前还有很长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千年历史中,尽管先人们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就说治洪水这一宏大事件,禹的父亲鲧9年治洪水未果被舜杀死于羽山,可见先人们在抵抗洪水意志之坚决。大禹治水成功靠的是先进的疏导方法,这体现了先人们的智慧。
西方古文明可能缺乏像大禹这样的智慧人才,他们在洪水到来之时束手无策,空乏其力,惟有寄希望于天上的神,海里的神。一个文明无法解释天文地理之象的时候,它总要选择一个突破口,这大概就是西方古代宗教神学起源的原因吧,同时也说明那个时期华夏文明所处的高度是远远先进于西方的,或者说西方还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在大自然面前。
其次应该就是人口数量的影响。除了依托黄河流域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在抵抗疾病上,我们的祖先不懈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中医学论——《黄帝内经》,“神农尝百草”——《百草经》。中医的发展就是祖先们认知并利用大自然的博大历程,这说明祖先们在抵抗生老病死上的极高的重视与成就,为的就是大力发展人口,壮大族群。在这方面西方再次落后于我们的祖先,西医的崛起只是近现代的事,古代西方抵抗疾病的方式一直被宗教神学所把持,西医其实起源于宗教里的巫医。顺便扯一句:西方文明的根基或溯源一直围绕着宗教神学这个命题,所以当清末被西方殖民的时候,西方的文化输入就以宗教为首,原因即在此。
高效的国家集权管理模式。古代一个诸侯国,也要比那时西方的大得多,人多粮多又不惧怕疾病,氏族联盟成诸侯国,至夏商周这样的大国,国家统一调度管理,无疑在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上形成合力,是高效且巨大的。除兵荒马乱年月外,百姓生存的环境得益于背后依托的国家管理,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古老的华夏文明非常重视水利疏导,历朝历代皆如此,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之大事,同时编造在册,世代传承发扬。很多人在看历史剧时,会看到“户部尚书”、“工部侍郎”等官职,其实再往前推,都是有迹可循的,单从“水利”这一话题上追溯,就能看到华夏文明之高,之前,之先进。——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可见那个时代中国水利科技程度之高。所以,华夏儿女用得着去信那虚空的“宗教神学”嘛?因为,华夏儿女早就体会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国家机器。
所以,流沙河先生提出的:”古代东西方文明之差异”原因的溯源,恰恰是因为那时祖先的文明之高所致,先人们所生存的综合环境是优越于古西方的,包括粮食种植、医学、水利等等诸多方面。在中华文明的词典里“困难”向来是内在的,只要国家在,便“无困难可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