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经济学却不在我们的传统之内,甚至与我们的文化主流格格不入。作为诺贝尔奖项之一,身为市场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的经济人,学习和了解经济学的知识十分必要。
从GDP到CPI,从投入产出到线性规划,从市场经济到通货膨胀,从科斯定律到产权制度,从纳什均衡的博弈论到卢卡斯的理性预计,从期权市场理论到欧元建立,从恩格尔系数到基尼系数,从次贷危机到贸易顺差,从投资银行到财政政策到税收汇率等等,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都或多或少的过接触过各种经济学概念。
王福重教授著作《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以中国文化和故事讲述了经济学基础原理,是一本入门级浅显易懂的经济学通俗读物。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必是一个完整的自洽体系,有假设、概念和分析工具,必有璀璨的人物和故事。作为舶来品的经济学,大体经历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目前的后凯恩斯经济学阶段。
提到经济学就不能不说到亚当斯密,就如同提到物理学不能不提到牛顿一样。亚当斯密在就读格拉斯哥大学时就经过恩师引荐结识了大哲学家、《人性论》作者大卫休谟。工作时游历欧洲,有幸见到伏尔泰、狄德罗等一大批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以此跻身英国一流哲学家之列,八年之后再开始撰写《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历经近7年完稿,再两年,即1776年出版,在书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同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引爆了后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同一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主张人人平等。还是同一年,即清乾隆41年,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所谓的“盛世”后期。
亚当斯密终身未取,与母亲相依为命,至为孝顺,生前享有巨大荣誉。《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早在1901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就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叫《原富》:“财富的本原”的意思。
......
马歇尔、凯恩斯、哈耶克、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纳什、蒙代尔、恩格尔等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都有众多感人事迹和卓越贡献的故事,都可以通过本书有所了解。
为什么读学经济学呢?因为我们所有人的认知和行动基本功主要都来自一个大的框架,即宏观与微观、现实性与可能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都和这些密不可分。经济学就是为了去平衡这些认识和行动。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所关注的是人争取自己利益的一面。经济学把人标准化的方法是假设每个人,都在给定的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来解读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新认识品牌。
分析宏观经济学的框架有很多,供需关和供需框架是最基本的。还可以是古典经济学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四要素框架,也可以是土地、资金、人力、技术、制度的全要素生产率框架。这些年大家之所以喜欢凯恩斯的“三驾马车”的宏观分析框架,原因和结果都是,1我们注重短期因素,忽视中长期发展,政绩冲动;2符合地方官员的扩大投资抑制有效需求不足的胃口;3廉价土地和劳动力造就房地产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三驾马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十几年后,各种价格要回归本位。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要回到土地、资金、人力、技术、制度全要素框架里,需要踏踏实实的塑造中长期发展的动力。简单一句话就是跟着需求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学习经济学,比如博弈论,我们也可以更好的重新认识品牌。品牌本身只是结果,是信誉的另一种体现。经济学向来站在经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品牌主要打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单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通过多方多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和降低社会的接受成本。这势必通过品牌知名度带来,进而变成品牌资产。
延伸阅读:
关于经济学的书籍汗牛充栋,罗辑思维就推荐过若干本,如一课经济学、经济解释、经济学通识等。细分领域像博弈论等就更多了。常读常新,大家都要多补课。
下一期读书笔记《华杉讲透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