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孩子时的笨重,生孩子时的剧痛,养孩子时的繁琐……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累!都是泪!
有时候看别的妈妈,在对待宝宝时的那份细致,那份疼爱,那份欣喜,那份陶醉,我都不自觉的怀疑自己的性别,怀疑自己的身份:切,至于嘛,谁没生娃养娃似的。咋的,我还养了两个呢,不都是自己带大的!
有妈妈说,从有了孩子就没了自己。
你干嘛要没了自己呢?
带孩子是有一段时间特别的忙特别的累,尤其是不好好吃不好好睡而且脾气又大作息又日夜颠倒的宝宝,单单靠妈妈一个人是对付不过来的。我家正好摊上了一个这样的宝宝,深有体会,她曾经有过一夜不眠吃吃哭哭拉拉如此不断循环的辉煌战绩,别说我,就连孩他爸都要崩溃了。
但我相信这绝对是阶段性的,大多数宝宝都会有一个过渡期,日子很快就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实吧,养孩子这事,有很大的弹性。只要你愿意,你可以24小时连轴转都不得空闲,当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神经大条,做到差不多就行。不然,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我称这类人为“孩奴”。
我知道会有很多妈妈要喷我了,好,我得承认,对于养孩子,我真的做不到且也不想做到那份精耕细作,这可能和生长的年代以及家庭出身、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自私的考虑: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里、思想里,除了孩子,还是孩子;我主张粗养。
我从来不觉得,做父母的要这么无私、这么伟大,需要自己苦哈哈的省吃俭用,只为了给孩子最好的,且不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还有待探讨。有的人会说:橘子,你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哈哈,是的,我真的给孩子提供不了“最好的”,况且每个月那么一点收入,除了日常开支,我还想为自己买本书买件衣服买个面膜啥的,到处都需要钱呢。
但无论是因为主动的“粗养”,还是因为被动“粗养”,其结果是一样的:孩子就像野草,见了风的长。
和大家分享几个身边的小案例。
1,不吃饭的宝宝
有一个快满周岁的男宝宝,爸妈都去上班了,暂时是孩子姨姥姥带的。有一天,姨姥姥带孩子到我家玩,正赶上我在给女儿弄饭吃(我女儿比她家宝宝稍大一些),姨姥姥看我女儿吃饭那个香甜,忍不住向我吐槽:看你家宝宝多会吃,我们这个都快一岁了,啥也不吃,只喝奶……孩子妈妈不让吃,买的都是好奶粉,说一岁以内的孩子喝奶就够了……我这当姨姥娘的,看着干着急,也不好说太多……
我的个天!还有这种事!真是雷到我了。姨姥姥说,孩子妈妈天天对照着书,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不给吃饭也是在书上看的……其实,我很想知道什么样的书会有这种理论?当然姨姥姥也说不清楚。那天,姨姥姥在我家,给孩子吃了我女儿的半个蛋黄,孩子可愿意吃了。
后来又见了一次姨姥姥,一见到我就兴奋的说,她回家跟孩子妈说了,说超市那家的孩子(那时候我们在开超市)可会吃了,什么都吃,还不挑食,养的壮壮的……孩子妈妈才答应给孩子偶尔给加点辅食。我听了也很高兴,心想这就是“照本宣科”养孩子吧,孩子,你受苦了。
2,玻璃心的女孩。
我女儿的一个小玩伴,比女儿大三个月。
那孩子生的白白净净一尘不染,每次看到她,就有一种“人见犹怜”的感觉,一看就是象牙塔里养出来的尤物。也难怪,孩子父母都是独苗,年纪轻轻就有一份不错的事业,按他们的话说:就这一个孩子,挣的钱不给她用给谁呢?所以,理所当然什么都要“最好的”,绝对有求必应。
奶奶天天带着来我们超市玩。有一天,丫头脚上穿了一双漂亮的红雨靴,但一看就不合脚,太大了,而且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啊。奶奶解释说:她要穿啊,没办法!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带她去卖场看到的,鞋码没有她穿的号,她不管,一定要要,当时孩子爸爸给放进购物车了,在结账的时候趁她不备给拿了出去,然后回到家找不到那双鞋就不愿意了,一直哭闹不止。于是昨天小两口又特意跑了一趟,最终把不合脚的靴子穿在了宝贝女儿脚上。于是,全家总算躲过一劫。
奶奶说起来也是气愤的很,说这个孩子要把她闹疯,要要什么必须是什么,一天到晚的哭,要求不被满足还打奶奶。和我女儿玩的时候,都是我女儿让着她,奶奶也在一旁帮腔:贝贝(我女儿)棒,小车给姐姐玩玩,不然姐姐又要哭了……
她要拉贝贝的小手,贝贝不给她拉,她就哭。
她要让贝贝像她一样脱掉外套,因为玩的有点热了,贝贝不脱,她又哭。
……
奶奶一天叨叨的最多的就是:看人家贝贝多好,看人家贝贝多好。
奶奶说,贝贝吃饭多香,你们什么都吃,我们天天给她炖鸡汤鱼汤骨头汤,都是好东西,就是不吃。我说你可以给她换些清淡的啊,像我们一样熬些粥啊,下点面啊,奶奶说孩子妈妈认为这些没营养,下面也一定是骨头汤下的面。
好吧,那就让孩子对着这些有营养的荤汤,灌进一点是一点吧。
还有一点我更不能理解的:这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妈妈不给入园,怕自家宝贝受欺负,她的理论是:反正在幼儿园也是玩,反正家里有人带。
3,没有“自由”的孩子
十月一带我家俩活宝去动物园。
高峰期出游,最大的挑战无疑就是:排队,等。上厕所要等,进景点要等,看演出要等,我相信这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不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尤其是孩子。
期间在排队等着坐小火车的过程,遇到这样一对母子。
妈妈三十来岁,一身素色长裙,清新淡雅中透着一种文艺范,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她身边的小男孩也是一身清爽的棉质休闲服,大概有四五岁的样子,他们就排在我们后面。那个孩子很安静,几乎没什么言语,但身体也是不断转来转去、左顾右盼、上窜下跳,妈妈则在一边不断的提醒:
站好了,站好了,别乱动。
下来,别坐在栏杆上。
你能不能乖一点?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再这样我以后不带你出来玩了。
回家告诉你爸爸,你今天表现一点都不好。
……
妈妈的言语越来越严厉,渐渐变成了威胁和训斥,但明显对于那孩子也基本起不到多少作用,他依然不能像妈妈一样“好好地站着”。我实在看不过,也有点不解,就笑着问那位妈妈:你,为什么把他管这么严呢?孩子不都这样吗?
那位妈妈就开始抱怨:他太皮了,一刻都闲不住,他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的,我只是教育他在这种公开场合,要顾忌一下别人的感受,不然以后……是吧,我们总要替别人着想的,是吧。
我点点头说:是的。你看我那两个孩子,从一进来就一直高度兴奋,哪哪都停不下来,不停说,不停动,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嘛。
孩子妈妈笑笑,不置可否。但看得出来,她并不认同我的观点。
然后无话。我的孩子们依然在一刻不停的兴奋着,旁边的小男孩几次碰到了我的女儿,不是踩一脚,就是上来撞一下,虽然我一再表示“没关系”,我女儿也无所谓,但那位妈妈还是很客气很自责的跟我道歉,然后又是对她儿子的一顿训斥,然后她儿子安静不了一分钟,就又开始蠢蠢欲动……
其实,我看得出来,这个孩子是多么多么渴望加入我们的队伍,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快乐。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是太残忍了吗?我的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好孩不闲,赖孩不玩。蔫头耷脑的孩子不是病了,就是被家长打压了天性。
以上这三个案例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没有丝毫的夸张。我不得不承认,这几个妈妈都比我条件好,都比我更爱孩子,她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她们眼中的“最好的”,是她们的“全部”,但却未必是适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我常常和孩子们争东西:好吃的,我先吃,好玩的,我也要玩。
我也很懒:妈妈累了,来,给妈妈捶捶背。来,帮妈妈拖地,倒垃圾。
我还吝啬的很:给孩子们买衣服,贵的,真心舍不得,当然很差的也看不上,那就买商超里的老款淘汰款,料子舒服做工也不差,关键是还便宜。
有的妈妈说:自从有了孩子,我好久没有为自己买过东西了,我好久没安心出去逛街了,我好久……
我相信很多妈妈不是因为没钱没时间,而是因为舍不得:舍不得为自己花钱,舍不得投资自己,舍不得把宝宝丢给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而出去玩,甚至是宝宝的亲生爸爸。
爸爸换尿布,你在旁边嚷嚷:轻点,慢点!
爸爸冲奶粉,你指手画脚:洗手,消毒!
爸爸抱宝宝,你恨不得抢过来:不是这样抱,告诉你不要这样抱!
爸爸辅导作业,你做着家务事却支起耳朵听,忍不住时不时插上一句。
……
你以为,这个家离了你就不能正常运转。
你觉得,你生的娃你批评训斥甚至打骂都可以,别人却不行,说半句不好你都受不了。
其实,你把自己搞这么累,你却渐渐发现:别人似乎并不买你的帐!尤其是,你那重要到超越一切以至于要用生命来呵护的你的娃!
世界上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只有离不开孩子的父母。
一直觉得,我的母爱真的没那么泛滥,尽管我养了两个孩子。其实我难得有机会丢下孩子一个人出去,但每一次一个人走出家门,我的内心就像是脱缰的野马,那份轻松欢畅无以言表,觉得瞬间就像没有了家没有了娃没有了牵挂,完全是一个轻松自在的单身女人。
我挺喜欢这样一句话:我们既相互深爱而又彼此独立。就像现在,女儿在旁边念念有词的“读”她的书,我则安心码我的文字。
母女偶尔相视一笑,世界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