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终日深陷文山会海的我,自认为有点儿墨水,给自己写点东西不成问题,等想写时却是无从下笔。满脑子都是年幼时敏感又自尊心强烈的自己。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虽然年纪不大,却依然是处于一个物质匮乏的时期。吃不好,穿不好,偏偏是个小胖子,又虚荣又敏感,所以对儿时的小事记得很清楚,现在想起来又好笑又唏嘘。
关于父亲
父亲是一个标准的北方汉子,身上有着北方汉子的粗犷和身为一家之主的绝对威严。父亲一直是说一不二的,而且极为严厉,极力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貌似儿时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体罚,以及门后面永远削的光溜溜的三根桃木条,粗细不一,根据犯错程度,选择不同的刑具,我心里一直中意着最粗的,细的抽打起来容易破皮,痛到吸冷气,粗的反而不太敢用力,顶多留下淤青。这种环境下,捣蛋的我挨打自是家常便饭,偷拿家里的钱,挨打,同人家打架,挨打,甚至是因为顽皮受伤,伤好之后也难逃一顿打,挨了无数顿打,自然也锻炼出来了一副铜皮铁骨。现在回想起来,最多的自然是感激,还夹杂着一些小小的苦涩,这种传统式的棍棒教育让我改掉了无数恶习,也顺带消除了我不少的自信心,对我性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父亲,仿佛很难说完,在消息闭塞的农村,每个父亲应该都是孩子的偶像吧,我也不例外,直到现在,虽然父亲已显老态,我也依然觉得他很强壮,看到他心里也会觉得很踏实。父亲的青年时代,家乡一带极为尚武,父亲跟着乡里的老拳师学了七年的拳,再加上父亲身体强壮,个子不高却十分敦实,总一度让我觉得他是这个世上最能打的人,后来读了《红旗谱》,总觉得父亲像极了朱老巩。父亲总是很严肃,很小心,出格的事从来不做,对子女管束的极为严格,印象里很少有父亲与我其乐融融的画面,就算是关心,也仿佛蒙着严厉的外衣,在我成人后,回想起来,才感觉出他含蓄的温暖,天底下的父亲,大都有这种特质吧。